在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实践和探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t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了国际上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内高校环境教育课程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了高校人文、社科类学生的环境教育方面还几乎是一个空白,缺少针对性较强的课程。 我们的研究包含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三个过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课程进行了探讨。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相关学科、综合学科两种课程组织模式的分析比较,确定将相关学科模式作为在高校人文、社科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的组织模式;按第比利斯会议中环境教育的目的,结合环境教育的内涵,我们确定环境教育课程的一般性目的,即可分别从意识、理解、技能、价值观和态度四个方面进行;通过对学生、社会要求及学科性质的具体分析,以亨格福德博士的课程目标为基础,确定这门环境教育课程的目标;确定了生态学原理、全球气候与大气污染、水资源与水污染、固体废弃物、能源、生态生活六个模块作为在高校人文、社科学生中开展环境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以“专题”式的组织形式编写讲义。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面向人文、社科学生开设了环境教育选修课,并初步尝试了适合于人文、社科学生环境教育选修课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增强这部分学生的环境意识,培养他们的环境行为技能,树立学生良好的环境态度和价值观。尝试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中采用将书面考核、课堂参与、汇报展示三个部分有机结合,定量和定性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发现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汇报展示方式效果很好。 在课程评价过程中,通过对课程实践过程和教学评价结果的分析,对该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以及目标达成度作了简要评价,发现本研究对提高人文、社科专业学生环境意识效果较为显著。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研究表明研究者设计、编写的“专题”式讲义,形成的教学策略以及综合评价方式对于针对人文、社科学生的环境教育课程具有观念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其他文献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学习策略中的情感策略,特别是中学生学习情感策略的应用特点和影响因素,以及学习情感策略应用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本研究在国内外有关学习策略、情感策略研
我国已经形成完整的民族立法体制,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民族立法在遵循国家统一立法原则的同时,民族区域自治立法有权变通上级立法主体的立法内容。这既有利于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近年来幼儿教师安全注意义务的履行成为教育法学领域热门话题。全面深入研究幼儿教师安全注意义务的履行现状,有助于找到影响幼儿教师履行安全注意义务的原因,促进幼儿教师更有效的维护幼儿的安全。对健全幼儿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明确幼儿教师行为规范,构建幼儿安全成长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案例法、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集中讨论四大问题:第一,幼儿园教师安全注意
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失独家庭的老人不但要继续承受丧子之孤苦,更面临着疾病、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难题,能否解决好失独家庭养老问题,关
随着“更加轻便、更加机动、更加灵活”成为陆军发展主流思想,轮式装甲战车成为发展趋势,提高轮式车辆的机动性、灵活性及稳定性,成为了必然研究科目,基于阿克曼定理的四轮独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企业管理环境日新月异,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如何在争夺市场和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培养持久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将
按照高光谱成像仪的历史发展进程,对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之上,概述了高光谱目标检测技术在民用和军用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对高光谱遥感发展趋势
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中的主要部分。它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综合大学医学院课程设置的改革,对于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
历史发展到21世纪,虽然我国审计行业真正意义的市场化之路才走了几年,但伴随我国证券资本市场的日新月异,自身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凸现出一系列的问题。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