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叙事策略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海勒在美国当代小说家中位居前列。他不仅是黑色幽默这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也是当今文学领域里最有影响力和最受大家关注的作家之一。他的经典著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认为是黑色幽默最典型的作品之一。1961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出版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因为这本小说的出版标志着荒诞文学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文学进入了后现代主义时期。   《第二十二条军规》自它出版至今一直广受研究者的关注。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其的评论几乎涵盖了小说的所有方面。但是,对小说叙事手法的全面性系统性研究却凤毛麟角。并且,很少有研究者借用一套完整的叙事学理论对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本篇论文由此创新,借助法国著名的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先生的叙事学理论(其理论代表着当今叙事学理论的前进方向)仔细系统地去分析《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策略。   第一章介绍了约瑟夫·海勒的生活经历、主要作品以及《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历程和小说情节。第二章列举了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此小说的主要评论。第三章从时间、聚焦和叙事话语三个层面介绍了热拉尔·热奈特先生的叙事学理论。第四章依据此理论从小说混乱的时间、不同的聚焦、多变的叙事话语三个方面对小说的叙事策略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混乱的时间从非线性的时序,多变的频率和不等的时距三个层面得以分析。分析发现:小说中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界限是模糊的。小说中非线性的时序表现了战争世界的无序。叙事者精心设计的多变频率和不等时距揭示了战争混乱表象下隐含的深刻问题。   其次,《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不同的聚焦从零聚焦,外聚焦和内聚焦三个层面得以分析。分析发现:小说中的聚焦是经常变化的,相交的,或者是多重的。小说中不同的聚焦多角度地体现了官僚制度和官僚作风的虚伪和无意义,强调了官僚制度和官僚作风对人的摧残和腐蚀作用。   另外,《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多变的叙事话语从叙述性话语,间接形式的转述话语和戏剧式转述话语三个层面得以分析。分析发现:小说中多变的叙事话语使用独特,意义深刻。多变的叙事话语反映出荒诞、残酷的军队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作用。   第五章是本篇论文的结论。诚然,每部小说中的叙事策略都为其主题服务,《第二十二条军规》也不例外。分析证明,约瑟夫·海勒采用独特的叙事策略成功地深化了《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主题:小说表现了现代官僚机构对人的异化作用和机构中掌权人士的腐化堕落。海勒创作此篇小说的宗旨与其说是批判纳粹的枪炮,倒不如说是批判官僚主义制度。因为在小说中,卑劣的政治阴谋和个人诡计层出不穷,无意义的反抗和死亡无法避免,而官僚主义制度被视为是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此外,《第二十二条军规》深入地探究了美国社会。小说中的皮亚诺扎岛,军队中的官僚机构和第二十二条军规代表的荒诞逻辑都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写照。事实上,《第二十二条军规》给读者很大的思考空间。它提醒读者不仅美国社会需要审视,人们共存的整个世界也需要审视。
其他文献
尤金·奥尼尔是广受赞誉的美国戏剧巨擘,有“美国莎士比亚”之称,足见其在美国戏剧史上不容置喙的独特地位。醉心于东方哲学思想与神秘主义的倾向在他的很多剧作中都有所体现。
苏珊·桑塔格(1933-2004),美国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导演、公众知识分子、政治活动家。她在美学与道德领域表现出的看似前后抵牾的观点不断消解着评论界对她的认识,
英国当代女诗人弗勒·阿德科克是一位多产作家,其文学成就包括诗集、编著、译作及文学评论。作为英国当代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阿德科克发表了13本诗歌集,主编了《当代新西兰诗歌
情态动词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词类。但对于很多英语学习者来说,情态动词也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  语料库语言学是近四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语料库作为语言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奇才,也是唯美主义思想的主要继承人。他反对艺术中虚伪的道德说教,认为艺术与道德无关,否定艺术对生活的模仿,提倡人生艺术化,将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