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虽然小细胞肺癌对初始化放疗敏感,但大多数患者最终耐药。小细胞肺癌常伴有RB1和P53的突变,导致其细胞周期G1-S检查点DNA修复能力的明显缺陷,因此增加了细胞在受到内外应激时对G2-M检查点的依赖;合理靶向G2-M检查点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一个有效治疗方法。酪氨酸激酶Wee1是G2-M检查点的关键激酶,并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DK1和CDK2的磷酸化来诱导G2期阻滞。研究发现其抑制剂AZD1775可选择性增强P53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宫颈癌、头颈鳞癌等的放化疗敏感性,但是目前对于小细胞肺癌中AZD1775的应用研究较少。对于P53突变状态与AZD1775的抗肿瘤作用的关系结论并不一致,虽然多种研究表明P53突变细胞对AZD1775的敏感性更高,但也有研究认为AZD1775的抗癌活性与P53的功能无关,它可通过诱导复制应激、破坏S期检查点等机制抑制肿瘤细胞。研究目的:探讨Wee1在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应用细胞实验及小鼠移植瘤模型分析Wee1抑制剂AZD1775的放疗增敏作用。探讨P53表达状态的变化对Wee1抑制剂AZD1775对小细胞肺癌的放疗增敏作用的影响。研究方法: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中Wee1的表达情况检测应用免疫组化法。应用CCK-8、克隆形成实验、免疫荧光染色、Annexin V-FITC/PI及PI法流式检测分别评价对照组、单独AZD1775、单独放疗及二者联合治疗对不同小细胞肺癌细胞系增殖、生长、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慢病毒转染构建P53-Tet on H446细胞系,Dox诱导P53过表达后观察AZD1775放疗增敏作用的差异。进一步应用小细胞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验证Wee1抑制剂AZD1775的放疗增敏作用。结果:1、小细胞肺癌组织中Wee1总体阳性率为63.89%。Wee1阳性表达患者中T2期较为多见,N分期为N1-N2,即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多见。TNM分期为II期及III期的患者Wee1表达阳性率较高。在预后分析中发现在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除了T、N及TNM分期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外,Wee1表达也是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2、Wee1抑制剂AZD1775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对小细胞肺癌的影响的细胞实验中,无论是在P53突变的H446及H69细胞系,还是在P53未突变的H378及H209细胞,Wee1抑制剂AZD1775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能够协同促进两种治疗的抗肿瘤疗效,并且AZD1775联合放疗后与单纯放疗组相比小细胞肺癌H69及H446细胞G2-M期比率显著降低,也就是说AZD1775的应用能够逆转放射线治疗引起的G2-M期阻滞。AZD1775对放疗疗效的以上增敏作用在P53突变的H446及H69细胞系中其更为显著。3、Wee1抑制剂AZD1775的放疗增敏作用与小细胞肺癌P53突变关系的实验研究中发现Wee1抑制剂AZD1775在P53表达或不表达的细胞中均有明显的抗肿瘤及放疗增敏作用,但是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P53-Tet on H446细胞系,Dox诱导P53过表达后发现AZD1775联合放疗对小细胞肺癌增殖、生长的影响及促凋亡作用在P53过表达后明显减少。4、小细胞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验证Wee1抑制剂AZD1775的放疗增敏作用,AZD1775、放射治疗及两者联用均能抑制小鼠种植瘤的生长曲线,其中联合治疗组肿瘤生长最为缓慢,肿瘤体积及重量最小。不同治疗组小鼠移植瘤经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单纯AZD1775组及单纯放疗组中γH2AX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但在AZD1775与放疗联合组肿瘤γH2AX表达增高最明显。结论:1、Wee1抑制剂AZD1775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与单纯放疗或单纯AZD1775治疗相比均能显著抑制肿瘤,而且AZD1775的应用能够逆转放射线治疗引起的G2-M期阻滞,以促进放疗疗效。2、无论P53突变状态,Wee1抑制剂AZD1775对小细胞肺癌细胞的放射治疗疗效均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但是P53过表达后AZD1775联合放疗增敏作用减少。3、动物实验中AZD1775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与AZD1775或者放射治疗单独治疗相比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提高放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