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icitation and Impliicitation in C-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or's Subjec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sky260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翻译共性作为翻译界研究的新领域,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致力探讨,而提及翻译的共性,则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翻译的显化和隐化。显化又称明晰化,指译文以更明显的言语形式来表述原文信息,隐化则与显化相反。二者在翻译中的普遍存在显而易见。近年来,关于显化与隐化,许多学者都致力于基于语料库的普遍性研究,多为描述性和归纳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客观地比较某两种语言,力图从该两种语言及其信息或两种语言所处的文化层面来分析阐释显化与隐化的产生原因,却忽视了翻译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主体——译者。   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复苏,以及翻译理论界的“文化转向”,翻译界掀起了译者主体性研究的热潮,译者的重要地位不再被忽视,从传统的“媒人”“仆人”这种边缘化的地位,上升到了中心地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从不同视角诸如多元系统理论、操纵理论、阐释学、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论述译者主体性存在的客观性及相关原则。翻译研究也越来越重视译者的审美观、文化立场、翻译目的、翻译原则等因素在翻译活动中的影响。   作者认为,在显化和隐化这两个翻译普遍现象中,译者主体性因素的挖掘亦有着深刻的意义。因此,有别于传统的基于语料库对翻译中的显化和隐化进行语言共性研究的做法,本文试从语言层面转换到译者的角度来分析、探讨并解释翻译中出现显化和隐化现象的原因,并以杨宪益译著《儒林外史》为个案,挖掘并剖析译者主体性对作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显化或隐化的潜在影响。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说明了本研究的动机、背景及意义。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翻译中的显化和隐化现象,主要包括国内外在该领域所作研究、二者的定义、分类以及产生原由。第二章讨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译者主体性,主要阐述了其内涵、发展及影响因素。第三章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本论文研究的译者杨宪益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研究。第四章,即杨宪益译著《儒林外史》个案分析部分,论证了在各类显隐化中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在结论部分,作者得出,在翻译的显化与隐化发生过程中,除了前人所研究的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因素,译者主体性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译者的源语与的语的理解表达能力、伦理道德观念、审美情趣、文化立场、翻译主张和翻译动机,均对其在语言及文化元素的显化和隐化策略选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在中组部今年2月10日召开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干部考核工作座谈会上,内蒙古、浙江、四川三个试点省区分别介绍了各自落实科学发展观、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工作的体会。综合起来,
文章设计出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指纹采集与识别系统。在主控芯片的控制下,指纹采集模块采集指纹并对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主控芯片与指纹采集模块之间是
本文旨在分析托马斯·哈代(1840-1928)诗歌中的反基督教思想。哈代复杂的宗教思想贯穿他诗歌创作的整个过程,而反基督教思想是其宗教思想的核心部分。他的反基督教思想体现在
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控制和测量技术随着其工艺重要性的日益提高越来越成熟.测量技术在所有类型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流程控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并且可以根据使用的测量技术
桑德拉·西斯内罗斯的《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部回忆小女孩成长经历的作品。小说由一系列具有乐感的小节随意组合而成,反映了奇卡纳在排外且不友善的美国主流环境中如何挣扎,如
中共中央颁布的《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这个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坚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直接关系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期刊
做好综合性医院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认清传染病防控形势和传染病发生流行的客观规律,实现传染病防控观念上的转变;辨证处理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若干关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