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剧是舞蹈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它由若干要素组成、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达手段的舞台艺术。舞台空间的表现是舞剧作品有机的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它对以舞台形象的塑造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的舞剧创作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舞台空间的处理便成为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舞剧这门艺术形式的特殊性而言,在创作过程中它主要包含舞台空间的处理及动作空间的处理这两大部分的内容。在舞台的空间处理中,创作者要根据对舞台空间的定义、与其表达的艺术形式的特征,更好的将舞台空间进行设定和处理,在这有限的舞台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深刻的表达。而对于动作空间的处理而言,它是舞剧特有的表现语汇,是舞剧中叙事及抒情这两大任务的载体,只有将动作进行准确且合理的编排才能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叙述及情感立意的表达。因此,创作者根据毕业舞剧《梅》的实践为例证进行分析,通过探究舞剧《梅》以象征的手法进行舞剧结构,进而以“写意为主、局部写实”的方式为舞台空间的处理原则进行总结。局部写实,在强化动作空间处理的叙事及抒情等功能作用的同时,使人物在舞台空间处理呈现的虚拟性写意空间中,通过动作空间的处理,完成舞剧的叙事任务,表现人物情感的真实交流,推进舞剧情节的发展。舞剧《梅》选材自巴金的长篇小说《家》,将冗长的文学名著、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进行提炼,以塑造梅表姐、瑞珏、鸣凤这三位女性形象为前提,通过讲述三人在封建社会制度下的爱情悲剧,来表达三位女性洁、美、傲的人性品格。就其选材立意而言,选取梅花的意象作为“象征”为整部舞剧写意空间的填充,这是女性视角的凝聚点,又是爱情主线的映射,更是三位不同形象的女性的品格的概括。舞台空间的处理这一问题存在于每一部舞剧的创作之中,创作者通过对舞剧舞台空间处理的理论层面的认识,作用于舞剧《梅》的舞台空间处理的实践创作之中,再通过实践创作的经验总结更进一步的对舞台空间处理的理论进行反观及再认识。通过这理论与实践的历程经验及思考总结进行浅析,首先对舞台空间及动作空间,这些在舞剧创作中所遇到的空间进行概念上的定义,再来思考构成这空间的成因,与其进行空间处理的方式方法,总结出“写意为主、局部写实”的空间处理方法在舞剧中的作用、呈现的效果及其表现的功能,最终的目的是落实在操作层面的探究与总结,达到浅析在舞剧的创作中如何运用空间的处理来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进及情感立意的表达的目的。根据在舞剧创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与理论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结合由导师邓一江、肖燕英带领下参与创作实践的毕业舞剧《梅》为例,在此提出从舞剧《梅》的创作中浅析舞剧创作的舞台空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