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对一维ZnO纳米结构的发光性质的影响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c_0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了研制光电纳米器件,科学家对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合成、发光性质的研究、发现新材料以及在探索纳米科学中出现的物理问题非常感兴趣。ZnO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半导体化合物材料,由于其在室温下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3.37 eV)和较高的激子束缚能(60 meV),一直是发光材料领域研究的热点,且ZnO在紫外激光器和光发射二极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外,一维ZnO纳米结构已经被认为是研究基础物理现象和应用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材料。所以,研究一维ZnO纳米材料光学性质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利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合成了直径调制的ZnO纳米线,即锥形纳米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电子衍射、和显微拉曼光谱仪对合成的样品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着重地探讨了单根锥形ZnO纳米线上不同位置处的发光性质。通过对单根ZnO纳米线光致发光光谱的测试,发现直径大小不同则其近带边的发光峰位也不同。而利用空间分辨的光致发光成像技术得到的二维光致发光图像,进一步显示了纳米线上每个位置的综合光发射特性。并且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随着单根ZnO纳米线直径的减小其紫外发射峰发生了蓝移。此外,样品的二维光致发光强度分布图像表明整个纳米线发光强度的分布不均匀性。我们基于光致发光成像技术,莫斯—布尔斯坦效应和半导体理论对光谱的蓝移现象和强度分布给出了合理的理论解释。
其他文献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亚波长量级的扫描探针型显微镜,能对纳米尺度的样品成像,且具有光学观察无损探测的特点,可观察活的生物样品,保持细胞活性,在透明材料,生物、医学研究中都有应用。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是其中的一种,在PSTM的物理模型中,平行入射的激光束以超过全内反射临界角为入射角照射样品台,在样品表面上方将产生隐失波。当光纤探头进入样品表面隐失波区域时
本文用QCD计算强子八重态粒子的破缺质量。QCD是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用QCD的手征微扰论来计算强子层次的粒子的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计算强子的质量可以在强子层次上
非晶铟镓锌氧(a-InGaZnO)薄膜具有可低温或室温制备,较宽的禁带宽度(>3.0 eV),高的迁移率,大面积制备薄膜均匀性好等优点,已成为制备下一代平板显示器方面的优选材料。这使其在光电
本文使用张量网络算法对一维量子系统内部发生的量子相变情况进行研究。量子多体系统在零温下的相变现象是物理学界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量子多体波函数的张量网络表示为研究
本文通过空间带电粒子辐射环境地面等效模拟试验,研究GaAs/Ge太阳电池在质子和电子辐照下的电学性能演化规律及损伤机理。根据短路电流退化模型和开路电压退化模型对辐照后GaAs/Ge太阳电池的电学性能退化规律进行非线性模拟分析,建立空间太阳电池多数载流子去除率损伤系数和少数载流子扩散长度损伤系数随入射质子和电子能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深入分析空间太阳电池辐照损伤的内在物理机制。电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电
小分子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是表面科学的重要课题,NO的吸附,尤其是研究的热点。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NO在Al(100)面的吸附,计算了NO在各个高对称位置吸附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