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病患病率也随之增长,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心血管病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内科急症,积极的抗心肌缺血治疗可以改善缺血临床症状、预防心肌梗死、改善患者预后。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Rho激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多个领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而临床中,应用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观察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0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UAP诊断和治疗建议标准,①静息性心绞痛;②初发心绞痛;③恶化劳力型心绞痛。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40~84岁,平均59.0岁。对照组45例,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38岁~85岁,平均61.9岁。两组均给予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他汀类、曲美他嗪等常规治疗。两组均静点丹参多酚酸盐,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mg*10mL(山西普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点,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4天。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治疗前后记录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治疗前后常规检查12导联静息心电图并对比心电图变化,心绞痛发作时随时记录心电图,观察ST-T改变;治疗前后监测血压;治疗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分析,P值<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1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心绞痛发作的频次、发作时持续的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绞痛发作的频次、发作时持续的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良好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治疗疗效;联合应用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的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好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前血压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血压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期间,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因心绞痛反复发作,联合抗心肌缺血治疗仍不能控制,分别有14例、1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6不良反应:治疗组1例合并高血压患者于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后出现头晕等低血压症状,测血压收缩压约110mmHg,调整降压药物后,头晕不适改善,继续盐酸法舒地尔的应用;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分别有3例、4例因心率<50次/分,停止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各有3例因头痛不能耐受,停止硝酸酯类药物应用。结论: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联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抗心肌缺血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次、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患者血压无明显影响,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