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多模CORS网空间布设优化方法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bo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RTK技术核心是利用地基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网形成电离层插值模型进行增强。因此,CORS间距设计与区域电离层模型的精度具有直接关系。基于双频观测的CORS系统平均间距设计通常小于80km,这样可以保障电离层模型的内插精度,但是较短的CORS站间距毫无疑问增大了建设成本。随着各大卫星系统的快速发展,各系统的三频信号能够增加观测量,更好的约束双差电离层延迟,使多频CORS间距得以大幅提高,形成稀疏网络。在此背景下,本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双差电离层延迟的时空变化特性,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参考站间距的CORS网络中双差电离层延迟插值模型的精度情况,并从模糊度固定的角度出发设计相对定位仿真实验对CORS系统间距进行分析,探讨各个区域的CORS站间距的最大设计上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实验分析了双差电离层延迟的时空变化特性,包括太阳活动、纬度和基线长度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差电离层延迟的大小随着基线长度增加而等比例增加;F10.7指数与双差电离层延迟的相关性更强,在实验中作为表征太阳活动状态的数据更为合理;低纬度区域的双差电离层延迟要明显大于中高纬度区域。2.以LIM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不同纬度分布下不同参考站间距的CORS网络电离层插值模型的精度情况,结果表明:纬度大于28°的区域,双差电离层延迟插值模型的精度和纬度的变化并不是很密切,而参考站间的距离和太阳活动的强度是影响插值精度的重要因素。而且存在随着参考站间距离的增大,太阳活动对插值精度影响越大的现象。19°~22°N的低纬度区域,相同参考站间距的观测网络插值精度相较于中高纬度明显减弱,在低纬度35km间距的观测网络和中高纬度70km间距的观测网络精度量级相同。3.针对上述结果,设计相应的模糊度固定仿真实验,验证在相应的双差电离层延迟约束下能否有效地固定模糊度,从而达到CORS布设优化的目的,结果表明:三频观测量对比双频观测量在模糊度固定的效果上有明显改善;双频观测值要保证20个历元内100%的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双差电离层延迟插值模型精度要优于0.05m,三频观测值要保证20个历元内100%的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双差电离层延迟插值模型精度要优于0.06m;根据以上对插值模型的精度要求,在纬度大于28°范围内,基于双频观测的CORS系统参考站间距要小于70km,基于三频观测的CORS系统参考站间距要小于84km;在19°~22°N区域内,基于双频观测的CORS系统参考站间距需要控制在35km以内,基于三频观测的CORS系统参考站间距需要小于42km。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列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高速运行下保证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变得愈发重要。转向架作为高速列车的关键走行部件,承载着列车自身的重量以及载重,引导列车在铁轨上正常运行。高速列车在长期服役过程中,轨道不平顺以及轮轨磨耗造成转向架出现性能退化甚至部件故障,给列车的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利用振动信号高效、准确地实现转向架健康评估和性能监测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为了提高
现阶段,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继续深入,国家对铁路货运重视程度愈发提高。2018年,我国国务院大力提倡将大宗货物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不断向铁路运输转移;201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一次提出建设绿色低碳的现代化运输,需不断提高铁路运输在大宗货物运输和中长距离运输中的占比,这就必然会出现新建铁路物流中心和货运站向物流中心转型的设计任务大量增加的局势,因此急需深入调查总结路内不同铁路物流中心主要装卸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因能有效抵抗多径效应而应用广泛,其中接收设备准确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能力变得非常重要。首先,本文研究陆上无线通信系统,围绕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和多径信道稀疏性,对两种重构算法做改进;其次,
轨道车辆液压减振系统作为核心悬挂元件,其特征参数将对车辆运行品质产生显著影响,动力学性能恶化一般都与轮轨接触状态和悬挂参数不匹配有关,不同激励频率下应选取不同悬挂参数才能满足列车平稳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而目前轨道车辆悬挂系统大多为被动式,减振器和串联橡胶关节一般不具有频变特性。本文从抗蛇行减振器定值刚度无法兼顾列车在不同轮轨接触等效锥度下的横向稳定性这一矛盾出发,提出了一种安装于减振器端部的具有频变
随着选择轨道交通出行乘客的不断增加,地铁车站拥堵现象时有发生,这对车站设计、日常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三线换乘站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节点,具有客流量大、客流性质复杂,换乘方式多样的特点。合理的站台宽度设计、设施设备布局以及行车间隔与车站安全、高效地运行密不可分,如何更加科学地规划三线换乘站规模、优化客流和行车组织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首先,分析文献观点并结合以往站台宽度计算的研究状况与现状的不同,
斜拉桥的索梁锚固区承受着巨大的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其安全性和耐久性是斜拉桥控制设计的关键点,在施工设计中常作为控制性结构之一。宜宾临港公铁两用长江大桥是大跨度公铁平层斜拉桥,公路、铁路布置在同一层桥面,自重荷载大,受力复杂,索梁锚固区采用新型双拉索结构。为确保桥梁的安全,本文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临港桥双拉索索梁锚固构造开展结构行为和模型试验研究,探索斜拉索索梁锚固区的应力分布
铁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我国铁路网络不断扩张,它的稳定运行不仅维系着国家经济发展,还事关人民的财产安全。异物侵限是铁路行车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但是传统的安防手段有着诸多局限性。近年来,深度学习展露出巨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将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应用于铁路场景的行人检测任务中。以SSD作为基础的检测算法,并且为了满足现实应用需求对其进行
近年来,列车运行速度不断提速,高速俨然成为了轨道交通发展的主题,然而速度的不断提升意味着车辆对轨道的冲击力越来越大。如果能找到办法减轻高速列车自身的重量,那么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减轻因为列车高速化给线路的使用寿命、能源消耗以及制动系统带来的巨大负担,所以实现轻量化是轨道车辆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型轻材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弹性模量大等优良特性,可以承受高温、高强度以及腐蚀等恶劣
在“互联网+”发展理念充分渗透的时代背景下,共享经济这一新兴经济模式迅速崛起,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网约车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约车服务,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网约车服务为乘客提供了更加方便和优质的出行服务,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且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因此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