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nt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zz561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nt信号途径是一类在生物体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途径,调节控制着众多生命活动过程.动物体早期发育中,Wnt信号决定背腹轴的形成、胚层建立、体节分化、组织或器官形成等一系列重要事件;并直接控制着增殖、分化、极化、凋亡与抗凋亡等细胞的命运.同时,Wnt信号途径也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在目前已知的癌症中,有十几种高发性癌变源于Wnt信号转导途径的失调.Wnt途径信号转导的主要特点是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对转导中心分子的细胞定位、修饰/去修饰、以及对蛋白质稳定性进行调节等.为了透彻了解Wnt信号途径/网络的分子构成与机制,该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采用组学的思想,在建立了稳定的酵母双杂交筛选平台的基础上,将此系统运用于Wnt信号转导途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该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在发现经典Wnt信号的主要转导分子β-catenin可以结合成肌抑制蛋白I-mfa(inhibitor ofMyoD family a)的基础上,揭示了Wnt信号途径调节骨骼肌形成的一个新的分子机制.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在对β-catenin和I-mfa之间相互作用的定位研究中发现I-mfa可以介导β-catenin出核的基础上,揭示了I-mfa影响β-catenin定位从而抑制经典Wnt信号的分子机制.I-mfa通过其C端结合β-catenin的下游转录因子LEF1,这种结合直接导致LEF1与β-catenin之间的亲和力下降.由于β-catenin在核内的稳定性取决于LEF1和Wnt途径中的负调节蛋白APC之间竞争结合β-catenin,上述亲和力的下降间接加速了依赖APC的β-catenin出核.这一机制的发现使我们对细胞如何控制β-catenin的定位和功能,以及Wnt信号如何调节其抑制因子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其他文献
攀钢炼钢厂3200kVA变电所主要供炼钢厂连铸车间钢水接受跨3台200/60t起重机、中试线熔分深还原电炉、LF炉等大型用电设备用电。变电所大功率用电设备的开关使用造成了供电系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餐饮业高速发展,但是近几年中国餐饮业步入十年低谷时期。在全国餐饮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辽宁省餐饮业发展如何?本文从餐饮业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出发;然后采用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分布式电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系统逐渐扩大和负荷逐渐增加对电网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在配电网中合理地接入分布式电源,可以降低网损,提高网络稳定性,但是不合适的选址和定容会提高网损、影响电能质量和影响继电保护动作等。此外,风光出力的波动性会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因此合理规划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考虑了在配电网无新增负荷节点的基础上规划分布
本研究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荞麦属(Fagopyrum)10 个种(含大粒组7 个种和小粒组 3 个种)45 份栽培及野生荞麦资源干种子、发芽种子、三叶期幼叶、盛花期幼叶等组织器官的酯酶、过氧化物酶、谷草转氨酶、淀粉酶、甲酸脱氢酶等五种同工酶进行了研究。所获结果如下: (1)酯酶:在栽培和野生荞麦中,发芽种子酶带共 23 条,不同物种的酶带数 4-8条;三叶期幼叶酶带共 33 条,不同物种酶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概念。配网自动化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内容,而配电通信网建设又是配网自动化成功应用的关键环节。  本文来源于供电企业的
随着多种类型的不平衡负载的增多,电网中的谐波问题、单相电流短路三相不平衡、电压波动、非线性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一方面,如果电能质量是很糟糕的,它将会加速绝缘设备的老化,降低电气设备和通信系统正常使用的效率和利用率,所以我们研究消费者电能质量对于我们建立绿色的电力系统是很有帮助的。随着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的计划提出,电网监控系统得到广泛地研究与应用。相比于以前的电力系统,智能电网由于计算机监控系统而显得
电能是现代社会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能源,其应用程度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对电能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能质量扰动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引起了供电部门和用户的关注。为了降低电能质量扰动所带来的损失,改善电能质量现状,首先需要对电能质量扰动进行检测和识别。本文针对电能质量扰动问题,主要在电能质量扰动和分类方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