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两所小学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被广为重视和提倡。实现形成性评价目的的主要途径就是形成性反馈,它是连接形成性评价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纽带,对形成性评价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形成性反馈又是多种多样的,包括重复学生的答案,表扬学生聪明、努力,针对性表扬,给学生提供解题线索,要求学生解释自己的答案等形式,不同的反馈形式也会伴随着不同的反馈质量。基于此,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两所小学四位教师的十八节数学课堂录像为研究对象,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研究框架。在此框架下,通过对其进行转录与编码,结合教师访谈,采用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特征,以及不同教师对形成性反馈使用情况的差异,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给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两所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形成性反馈的现状特征为:(1)以表扬和指导错误为主,指令反馈为辅,部分反馈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2)重视表扬反馈,但缺乏针对性,较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表扬;(3)指导学生错误的部分反馈较关注结果本身,忽略了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4)使用频率较高的反馈类型比较单一;(5)固定型反馈居多,成长型反馈较少。不同教师对形成性反馈的使用情况存在一定差异:(1)教师关于形成性反馈的理念与实际课堂中基本一致;(2)理念成熟的教师更擅长使用形成性反馈提升学生认知水平;(3)理念成熟的教师更多的表扬学生的解题思路,而理念不太成熟的教师更多的表扬学生的解题速度;(4)当学生回答错误或者回答不上来时,理念不太成熟的教师有时会直接给出正确答案;(5)理念较成熟的教师使用成长型反馈的比例更高。进而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为:(1)教师要适当增加形成性反馈的使用频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做出反馈;(2)教师形成性反馈要明确详细且具有针对性;(3)教师形成性反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避免批评反馈和与他人直接比较;(4)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采用不同的反馈,实现反馈形式多样化;(5)促进其他反馈向成长型反馈转化。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纷纷加入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行列,课程标准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也不例外,开始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果就是颁布了不同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教育部多次强调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进行教材编写、考试评价和教学。于是,关于教学、教材编写以及考试评价是否真正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真正与课程标准相匹配,成为国内教育学者关注的议题。而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了对学生“基本思想”的培养要求,数学基本思想是指“数学产生与发展所必须依赖的那些思想”和“学习过数学的人应当具有的基本思维特征”,包括有抽象、推理和建模三大核心。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基本思想,可使中学生对数学和数学问题有本质性认识,使学生终身受益。近年来,国内多数从事数学教育和专业数学方面的专家都对数学基本思想的主要内涵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基本思想进行
高考作为高中学生数学学业中最重要的终结性评价,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进行考核评价。高考数学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效果,分析高考试题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数学课程改革,也可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共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立体几何试题可以集中考察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成为高考全国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
父母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父母对失败的看法对孩子的影响则更为深远。学生在遭遇考试失利后,相比于教师、同学以及自身的原因导致的担忧,他们最为担忧的就是父母失望的态度,害怕受到父母的责备。因此,研究父母对失败的看法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机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两所小学451名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研究父母对失败的看法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以
数学运算是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它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数学运算错误是数学运算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研究高中生数学运算错误,可以为学生减少运算错误提供方法,为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供帮助。本研究选取某中学高一五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试题和调查问卷,主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高一学生函数部分的运算错误有哪些类型?(2)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要注重学科融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对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落实,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模型的使用,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研究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内容
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能理解分数的意义。而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指出,在小学阶段,分数概念可以看作是最为复杂的、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以及最为抽象、学生最难理解的概念。民族地区的理科教育又有着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理科教育的特殊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2019年青海省黄南州民族教育质量监测数学试卷中的分数概念题目的作答情况为研究对象,以探究青海省黄南州地区五年级学生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教育的发展,推动教育实现现代化。教师作为教育三要素之一,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教学理念、对课程的认识、教学技能等都会影响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学生成长。因此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的选择。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民族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已有研究表明,民族地区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整体偏低,教师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实
教科书作为连接国家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与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数学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注重数学教科书的使用,针对数学教科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本研究对我国人教版数学教科书与新加坡Discovering mathematics版数学教科书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选取方程与不等式部分,以例题与习题为研究内容,旨在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中新初中数学教科书“
PISA2021首次将创造性思维纳入测评领域,考查学生生成多样化的想法、生成创造性的想法、评估和改进想法的能力。关注学生生成想法的数量以及灵活性的同时,还要求学生提出恰当的、与任务相关的且具有独创性的想法。从PISA2021对创造性思维的阐述可以发现,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衡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指标。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