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实现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血液”,县域金融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手段,促进经济增长是县域金融发展的职责所在。21世纪以来随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大肆合并、撤销,县域范围内金融网点数量不断下降,导致金融基础设施落后,居民获取金融服务的难度增加。近些年,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以及邮储银行大量布局县域网点,县域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力的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金融密度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度量金融基础设施的方式,研究金融密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金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金融更好促进经济增长。本文研究时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在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找准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改变了原有的金融密度指标体系,将金融密度从地理面积、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行政区域四个维度划分为地理金融密度、人口金融密度、经济金融密度、行政金融密度。鉴于研究的实际意义来看,将行政金融密度不列为研究对象,只对其他三个金融密度展开分析。实证部分利用选定的2011—2017年湖北省63个县级行政单位的数据,分别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三个维度的县域金融密度与县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湖北的选定的县级行政单位中,县域人口金融密度与县域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县域经济金融密度与县域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县域地理金融密度与县域经济增长呈倒“U”型曲线关系。论文研究表明,金融密度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现实来看,目前湖北省县域范围内的金融密度水平较低,金融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因此,首先要加快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加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在县域金融中的比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其次,继续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布局县域网点机构,也要引导大型商业银行回归县域金融。再次,要建立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征信体系建设,完善违约追偿机制。最后,金融网点布局时要使其保持在合理水平,不可一味追求金融机构数量,而是要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要综合参考人口金融密度、经济金融密度、地理金融密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做到金融资源不浪费又能满足金融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