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头磁共振成像诊断为基础,分析早产儿脑白质损伤MRI不同时期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298例早产儿资料,所有病例在7天内完成头MRI检查,诊断为脑白质损伤者124例,其中2周复查MRI共22例,3~4周复查MRI共5例,2~3个月复查MRI共2例,6~7个月复查MRI共2例。
结果:
局灶性损伤共121例,表现为半卵圆中心、侧脑室旁点状、簇状或线状DWI高信号,伴或不伴短T1短T2信号;弥漫性脑白质损伤3例,DWI早期表现侧脑白质旁广泛大片状高信号,而常规MRI无明显表现。生后不同时期复查结果,局灶性损伤表现有:a.病灶消失,b.病变数目较前减少,病变范围较前减小,表现为DWI高信号消失,伴有短T1WI高信号,短T2WI稍低信号;1例弥漫性损伤发展为PVL,表现DWI低信号消失或低信号,T1WI高低混杂信号或消失,显示脑白质较前明显减少,脑室轻度变形,T2WI高信号或消失。
结论: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头MRI成像呈动态变化过程,其中DWI是早期预测的检测手段,常规MRI在损伤后期效果明显,是确诊的主要检测手段,两者结合可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