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两种靶控输注模型诱导时效应室浓度及镇静评分的比较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tsmar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择期手术患者采用异丙酚两种不同靶控输注药效—药代动力学模型诱导时,设定相同的血浆靶浓度其效应室浓度、BIS、警觉—镇静评分(OAAS)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达到相同OAAS镇静评分时所用时间及异丙酚输入量的比较。 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40岁,BMI20-25Kg/㎡。患者分为M、S两组,每组30人,均采用Fresenius Infusion System TCI系统靶控输注异丙酚诱导,M组采用异丙酚Marsh靶控输注模型,S组采用异丙酚Schnider靶控输注模型。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直接桡动脉穿刺记录此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警觉—镇静评分(OAAS),给予万文5ml/kg后两组病人均开始采用Fresenius Infusion System TCI系统靶控输注异丙酚,两组患者均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5.5μg/ml,输注时间15分钟,每30秒记录一次异丙酚血浆浓度、效应室浓度、MAP、HR、SPO2、BIS值及OAAS值,并记录当镇静评分(OAAS)达到4、3、2、1、0时两组患者所需时间及异丙酚输入量。比较异丙酚两种不同药效—药代动力学模型靶控输注诱导时各时点效应室浓度的差别、效应室浓度与BIS、OAAS的相关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达到相同OAAS镇静水平所需时间及异丙酚输入量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靶控输注诱导时相同时间点效应室浓度比较M组明显大于S组(P<0.05),各时点MAP、HR、SPO2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效应室浓度与BIS的相关系数M组、S组分别为:0.97,0.47,与OAAS相关系数M组、S组分别为:0.88,0.31,M组明显好于S组(P<0.05),两组患者的BIS值及OAAS的相关系数M组与S组分别为:0.87,0.86,无显著性差异。达到相同OAAS镇静评分时两组患者所需时间比较M组明显小于S组(P<0.05),输注异丙酚量M组明显大于S组(P<0.05)。 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设血浆靶浓度时,Marsh模型与Schnider模型比较:Marsh模型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更快,其效应室浓度能更好的反映异丙酚的药物作用效果,达到相同镇静水平时所需时间短,但异丙酚用量大。
其他文献
一、新理念带来新变化  自实施新课程教学以来,我明显地感到我们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我们数学老师,并由此带来教学的新变化。现在我对我们七年级四个数学老师实施新教材的情况作个回顾,我们从备课到上课,追求的是三维目标,因而自觉地转变教师角色,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激励者,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少了,平等、互动、对话的多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象少
作文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各种职业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因此作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一提到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负担,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是语文教学探索的重要课题,本人就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培养写作兴趣谈点体会。  一、激发强烈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获得知识的重要的推动力,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兴趣,写作将会变成一种乐趣。  (一)参与游戏,培养习作兴
小学语文课程重视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理解与掌握不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做好相互串联。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分析
一、利用信息技术上数学课的优势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偏重于逻辑推理,偏重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可以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重要的是让多媒体计算机成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利用其交互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