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脑电图Young分级、感觉门控P50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比较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中振幅整合脑电图、脑功能Young分级、感觉门控P50与GCS评分对预后判断的差异,进一步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脑功能Young分级、感觉门控P50能否作为预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的新方法。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收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37名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72h内进行脑电图监测,记录原始脑电图,后期整合得到振幅整合脑电图。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附录1)、脑电图Young分级(附录3)和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发病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附录2)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原始EEG片段进行振幅整合压缩,从而得到振幅整合脑电图。将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脑电图Young分级、GCS评分与患者3个月预后进行相关分析。根据预后情况,比较a EEG分级、脑电图Young分级、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第二部分(感觉门控P50):对收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发病72h内进行感觉门控P50监测,每个患者至少监测1次,共记录到感觉门控P50 37人次。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发病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根据预后情况分组,比较感觉门控P50比值(S2/S1)、GCS评分与预后的关系。搜集同期年龄、性别均与实验组相符的本院工作人员及患者家属作为对照组,共10人,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感觉门控P50比值有无差异。研究结果:1、脑电图Young分级与患者3个月预后呈负相关,GCS评分与患者3个月预后呈正相关。2、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脑电图Young分级均有统计学差异,a EEG、脑电图Young分级能准确区分生存及死亡患者,准确率均为88.6%,高于GCS的准确率(80%),且a EEG与脑电图Young分级联合应用可提高预测准确率(91.4%)。3、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除是否使用呼吸机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如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部炎症、既往脑血管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4、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相比,感觉门控P50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感觉门控P50比值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振幅整合脑电图对重症脑血管病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2、脑电图Young分级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3、振幅整合脑电图与脑电图Young分级联合,可提高对预后判断的准确度。4、感觉门控P50在预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