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尤其是现代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的推进,传统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迁,农村将面临深刻转型,与转型相伴而生的是农民所面临不断加深的社会转型时期的风险,这给农村社会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挑战,为应对挑战应该发挥具有“稳定器”之称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化解农村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一方面为化解农民面临的社会风险提供基本的支持,提高其应对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和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是政府的应有职责,为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这样既提高了农民应对社会转型风险的能力,又让他们分享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进而激发他们发展社会经济的热情。同时提高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是政府职责的重要内容。因此,创造有利环境、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转型时期的风险防控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为概念阐释与理论基础,主要概述了转型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以及社会保障风险三个基本概念;阐释了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而指出本文是将风险社会与社会保障结合起来,阐释了风险社会理论、社会风险管理框架。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我国社会转型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概述了社会转型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提出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风险防控功能提升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论文第三部分重点阐释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风险防控功能及其失灵问题。总结指出保障质量不高、保障制度的“碎片化”趋势、资金投入有限是转型时期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现状,并由此总结出我国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风险防控失灵的问题:制度改革滞后、制度执行不力、政策资源投入有限、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转型时期出现防控失灵的问题。论文的第四部分针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风险防控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改革现行的农村户籍制度、健全农村社会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投入与资金监管等。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而化解农村社会转型时期的潜在风险,让农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论文的第五部分为全文的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