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撞击亲-疏水混合表面运动行为及传热特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yo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元器件的能耗不断提高,传统的冷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电子元器件的冷却需求。鉴于此,一些基于相变冷却方式的新兴冷却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其中,喷雾冷却技术以其冷却能力强、换热表面温度低且分布均匀、冷却工质需求量少等优点,被认为是解决大功率电子元器件散热的首选冷却技术。喷雾冷却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现象是液滴撞击固体表面的运动及蒸发传热过程。亲-疏水混合表面是一种同时具有亲水性和疏水性的表面,既可促进液滴发生分裂,影响液滴膜态蒸发,又可提供大量的气化核心,促进液滴核态沸腾。因此,亲-疏水混合表面是一种具备促进液滴蒸发传热能力的表面。本文以亲-疏水混合表面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的运动行为及蒸发传热过程,并进一步研究了亲-疏水混合表面上的喷雾冷却换热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文首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液滴撞击亲水表面、疏水表面和亲-疏水混合表面的两相流特性,发现了亲-疏水混合表面促进液滴分裂的现象,探明了各种参数对液滴运动及分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在亲水区和疏水区受到的作用力不同,导致铺展过程中液滴边缘呈现波浪状,进一步导致回缩过程中液滴发生分裂。液滴最大铺展系数越大,分裂出的卫星液滴越多。亲水区的静态接触角越小或者疏水区的静态接触角越大,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分裂出的卫星液滴越多。(2)分析了撞击时刻与最大铺展时刻液滴具备的能量,预测了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最大铺展系数,研究了不同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的分裂效果,提出了表面结构强化液滴分裂效果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亲-疏水条纹表面上液滴在最大铺展时刻跨越的条纹数小于2时,无法发生分裂;跨越的条纹数量大于3时,稳定时刻的三相接触线长度最大,故分裂效果最好。对不同疏水图案的亲-疏水混合表面,最大铺展时刻液滴所跨越亲水区域和疏水区域的无量纲边界长度的决定液滴分裂效果。(3)实验研究了亲水表面、超疏水表面和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膜态蒸发过程,探明了亲-疏水混合表面对液滴膜态蒸发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的分裂行为可以增加三相接触线长度,在加速液滴蒸发的同时增强液滴与加热表面之间的换热。与亲水表面相比,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的吸热功率可以提升50.94%。由于分裂出来的卫星液滴尺寸小于主液滴,故当卫星液滴进入CCA蒸发模式时,主液滴仍处于CCR蒸发模式,将这种蒸发模式定义为CCR-CCA混合蒸发模式。当卫星液滴较大时,可以延迟进入CCR-CCA混合蒸发模式,从而长时间保持较大的三相线长度,进而增强液滴与加热表面之间的换热。(4)实验研究了亲水表面和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核态沸腾过程,探明了亲-疏水混合表面对液滴核态沸腾的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降低表面能或添加表面微结构均可以降低液滴进入核态沸腾所需要的过热度。亲-疏水混合表面上的超疏水结构结合了低表面能和微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液滴进入核态沸腾所需要的过热度,从而增强液滴与过热表面之间的换热。当表面过热度为20K时,亲疏水混合表面上液滴的吸热功率比亲水表面高542.66%。此外,亲疏水混合表面上超疏水图案尺寸越大,超疏水结构促进液滴核态沸腾的能力越强,液滴与过热表面之间的换热能力越强。(5)实验研究了亲水表面、超疏水表面和亲-疏水混合表面上的喷雾冷却过程,结合液滴核态沸腾分析了亲-疏水混合表面对喷雾冷却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增强喷雾冷却换热性能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质量流量为6.3kg/h时,亲-疏水混合表面上喷雾冷却进入核态沸腾阶段所需要的表面温度低于亲水表面,从而有效提高了喷雾冷却的换热性能。当表面温度为130℃时,亲-疏水棋盘表面的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达到200.53W/cm2和19262.96W/m2K,比亲水表面高50%以上。随着流量的增大,快速流动的液膜阻碍了亲-疏水混合表面上超疏水区域气泡的长大和脱离,导致亲-疏水混合表面的喷雾冷却性能逐渐向亲水表面靠近。
其他文献
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和比刚度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和3C通讯领域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相比于铝合金,镁合金强度低,而为了提高镁合金强度通常加入大量合金元素使得其生产成本和自身重量大大的增加,限制了镁合金进一步应用,制备低成本高性能镁合金能够有效拓宽其市场应用。本课题基于微合金化概念,首先,研究了低含量Gd元素添加对Mg-Gd二元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分析了Mg-Gd合金组织细化机理、挤压过
随着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纯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其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汽车技术国际制高点,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对实现汽车强国战略目标有重大意义。2017年全球的电动车销量超过122万辆,中国2017年电动车销量累计达到7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达到65.2万辆,位居全球第一。困扰电动汽车用户的几个关键问题,其一是续航
水润滑轴承系统广泛应用于舰船、潜艇、水下机器人以及无轴泵喷推进器等装备的传动系统中。随着水润滑轴承系统向低噪声、长寿命、高深度水密、低跳动以及高功率密度等方向发展,尤其是未来船舶动力-无轴推进系统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对水润滑轴承系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性能要求。通过构建动态摩擦学与摩擦激励振动模型可优化水润滑轴承系统润滑、接触、界面磨损、动力学性能以及规避中高频噪声辐射风险,最终达到提高水中兵器隐蔽性,
汽车智能化能有效减少事故、缓解拥堵、降低能耗并提高道路利用率,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作为汽车智能化的典型代表,自动驾驶技术将信息、传感、通信、控制、计算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融合起来,代表着未来汽车技术的战略制高点,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发展方向。得益于道路结构统一、交通流向明确、环境相对封闭、车辆行驶规则确定等优势,高速公路下的自动驾驶有望成为自动驾驶技术走向商用的第一步。本课题依托国家自然科学
微化工技术有助于实现化工过程的高效、绿色、安全生产,对缓解当今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微化工技术的核心是微反应器,由于其特征尺度小、比表面积大,因而具有极高的热质传递速率,在化学、化工、能源、生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微反应器中,催化剂负载在通道壁面的方式可以避免催化剂分离和回收问题,但受限于反应器尺寸,催化剂负载面积极小。填充床微反应器虽然能显著增加催化剂负载面积,但会导致反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因其反应条件温和、能直接利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优势,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中显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开发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光催化材料的太阳能利用率低、光催化反应效率低、反应机理不明确等问题制约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因此,本论文以发展高效、稳定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为目的,紧密围绕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强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揭示光催化反应过程等三个方
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是一种小型的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不仅能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而且所需的投资少。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后能够进一步整合成更大型、功能更多的FMS,正是FMC的这些优势,使其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目前国内外对FMC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单元设计、单元调度等方面,对FMC可靠性分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调整能源结构、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能源技术发展中,锂硫(Li-S)电池以高理论比容量、高能量密度、环境友好和价格低廉等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极具应用前景的储能系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Li-S电池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单质硫和硫化锂是电子/离子绝缘体,硫正极在充放电循环中体积变化大,多
随着微电子芯片朝着高度集成化、高功率和三维堆叠化方向飞速发展,其面临的散热问题日益严重,传统冷却方式已无法满足散热要求,亟需发展芯片级冷却技术以满足平均热流密度100 W/cm2和局部热点热流密度1000 W/cm2的热管理要求。微流道冷却技术具有传热系数高、微型化和集成化的优点,被誉为微电子元器件最具前景的热管理方法之一。然而随着微电子芯片散热难度持续增加,亟需针对芯片热管理实际面临的高热流密度
镁作为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有望应用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由于镁室温塑性差、强度和弹性模量低等不足限制了其在工程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合金化作为一种传统手段被广泛运用在镁合金设计中以期改善镁的力学性能。为了更高效经济地设计新型镁合金,需要弄清合金元素对镁变形力学行为,包括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影响规律和机制。目前,对于镁弹性变形行为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