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现况调查目的:评估目前我国各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选取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9家,每个城市包含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另含心血管专科阜外医院,每家医院连续入选因快速型心律失常就诊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指标及心律失常治疗(包括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手段)情况。结果:共入选快速型心律失常628例,包括房颤/房扑399例(63.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46例(23.2%),室速50例(8.0%),房速16例(2.5%),不适当窦速12例(1.9%),宽QRS心动过速5例(0.8%),房颤/房扑为各级别医院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心血管专科医院中室速比例明显高于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16.8%vs.7.1%,16.8%vs.3.3%,P值均<0.05)。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应用情况:在伴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的患者中,各级别医院房颤/房扑、室速及房速急诊处理中AADs的应用均以胺碘酮最多;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各级别医院应用最多的为普罗帕酮、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NDHP-CCB)、胺碘酮;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中应用最多的为西地兰。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或心衰的患者中,房颤/房扑、室速、房速中AADs占比最高的均为胺碘酮,其中房颤/房扑急诊处理时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胺碘酮应用比例明显高于心血管专科医院(69.2%vs.23.8%,70.0%vs.23.8%,P值均<0.0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NDHP-CCB、普罗帕酮应用最多,胺碘酮在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也占一定比例。非药物治疗手段:迷走神经刺激和食管心房调搏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应用最多。电复律应用最多的为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各级别医院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基本与指南相符,但同样存在不规范用药情况。心律失常的规范化处理任务仍艰巨。第二部分: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况调查目的:调查不同级别医院房颤/房扑急诊处理中抗凝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选取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9家,每个城市包含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另含心血管专科阜外医院,每家医院连续入选因房颤/房扑就诊的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指标,及进行抗凝治疗现况相关问题。结果:本研究共入选399例房颤/房扑患者,房颤/房扑患者中完成抗凝问卷371例,其中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风湿性二尖瓣中重度狭窄或机械瓣置换)31人,非瓣膜性房颤/房扑(包含其他瓣膜病变及非瓣膜病变)患者340例。完成抗凝调查问卷的非瓣膜房颤/房扑中,266例(78.2%)患者医生认为其有抗凝指证,已应用抗凝200例(75.2%),其中146例应用非口服抗凝(145例为低分子肝素,1例其他);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药65例(24.4%),各级别医院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药的患者占比均偏低,且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22.2%vs.41.3%,17.9%vs.41.3%,P值均<0.05),华法林为各级别医院中应用最多的口服抗凝药物。在尚未启动长期口服抗凝治疗的201例(75.6%)患者中继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未启动长期口服抗凝的主要理由包括:急诊医生建议门诊/心内科评估抗凝问题(心血管专科医院38.5%,三级医院52.7%,二级医院48.1%);患者不愿接受抗凝治疗(心血管专科医院46.2%,三级医院30.9%,二级医院30.8%);患者选择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心血管专科医院19.2%,三级医院14.5%,二级医院44.2%),其中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比例二级医院明显高于三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各医院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计算完成抗凝问卷的340例非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2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有227例,应用抗凝者148例(65.2%),其中非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109例(48.0%),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者50例(22.0%),各级别医院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HA2DS2-VASc=1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患者65例中,应用抗凝治疗者36例(55.4%),其中非口服抗凝药物者31例(47.7%),各级别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11例(16.9%),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明显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66.7%vs.2.6%,66.7%vs.13.3%,P值均<0.05)。在 CHA2DS2-VASc=0分的男性或=1的女性患者48例中,应用抗凝者21例(43.8%),心血管专科(88.9%)及二级综合医院(85.7%)比例明显高于三级综合医院(21.9%),P值均<0.05;应用非口服抗凝治疗者18例(37.5%),心血管专科医院(66.7%)及二级综合医院(85.7%)明显高于三级综合医院(18.8%),P值均<0.05;已启动长期口服抗凝治疗者4例(8.3%),各级别医院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各级别医院非瓣膜性房颤/房扑患者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比例仍低,三级医院及二级医院更为显著。房颤/房扑栓塞预防的规范化治疗任务仍艰巨。第三部分:不同级别医院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医师调查目的:调查各级别医院医师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处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对存在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较多的科室(包括急诊科、心内科、冠心病监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中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共纳入全国东北沈阳、华东济南、华北北京和华中武汉等不同地区4个城市各级别医院8家,每个城市包括1家三级综合医院、1家二级综合医院(除外济南),另含1家心血管专科医院(阜外医院)。结果:8家医院共收集医师问卷305份。表示对胺碘酮熟悉的医生比例在各级别医院均最高,在三级综合医院为94.8%,心血管专科医院为100%,二级综合医院为97%。与心血管专科医院相比,三级综合医院可独立应用胺碘酮的医师比例偏低(74.6%vs.95.7%,P<0.05),而需上级医师指导应用的比例高(4.3%vs.21.8%,P<0.05);三级及二级综合医院心房颤动处理中考虑抗凝治疗策略的医师比例(分别为66.8%和69.7%)均低于心血管专科医院(95.7%,P值均<0.05);药物治疗无效但血流动力学尚稳定情况下,基本能接受电复律治疗的比例在各级医院均未超过50%。各级医院均有50%以上医师认为不能完全规范处理急诊心律失常,70%以上医师认为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学习培训班、科室普及相关指南、医师多读指南可改进处理心律失常水平。结论:各级医院医师目前对于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规范化急诊处理上尚存在不足,可考虑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改进。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最佳分界时间,分析早期复发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材料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RFA治疗后复发的肝癌
研究背景及目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急危重症之一。近年来国际上的数据显示其发病率较前下降,急危重患者的比例较前增多,病死率无明显变化。但是近年来我国尚无大规模的前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更重要的是,目前不同地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评估和诊断策略仍不统一,对于患者的高低危识别多凭临床医生的经验及有限的相关参数进行判断,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难以保证一致性和规范化。因此临床上迫切需
目的:本研究第一部分比较中等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高龄患者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选择更适合高龄人群的降脂药物和应用方案。第二部分采用符合生理状态的机械装置、选用理论机制明确的药物,研究单用药物预处理方法、单用机械预处理方法和两方法联用对桥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为预防静脉移植物病、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预后提供新方法。方法:第一部分选取我院成人外科中心收治的行CABG的高龄患者10
背景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日常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等健康状况极大受损,患者除了关注临床结局外还较为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心衰特异性健康状况量表。当KCCQ作为结局指标量化心衰患者健康状况时,慢性心衰患者KCCQ得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缺乏急性心衰患者住院期间KCCQ得分及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另急性心衰患者出院后短期和长期的KCCQ演变模式数据较少,且变
在肿瘤发生与转移的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它赋予肿瘤上皮细胞某些间质样细胞的特征,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和迁移能力。Snail是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进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Snail的表达水平严格精密的受到转录、翻译和翻译后水平等多方面的调控。Snail在细胞中半衰期较短,由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介导迅速降解,而该过程受蛋白质泛素化修
第一部分:比较接受与未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相同病理分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差异:一项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研究背景:对于接受与未接收新辅助放化疗(NCRT)的直肠癌患者中,AJCC第8版TNM分期系统采用的分类定义及分期标准是相同的。但是,NCRT可诱导直肠肿瘤降期效应和不同程度的治疗应答,使局部进展期直肠癌局部复发有显著改善,这对于第8版TNM分期系统预测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于y
背景皮动蛋白是一种分子标志物,在细胞骨架形成中,它作为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对细胞运动及运输起作用。其在包括头颈部、乳腺、胃、肝脏等肿瘤组织中呈现高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等方面均存在相关性。既往cortactin与结直肠癌相关研究较少,其表达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研究,明确皮动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差异表达与肿瘤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在
第一部分 结节切除术在3岁以下结节性硬化患儿癫痫治疗中的疗效研究目的评价结节切除术在3岁以下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患儿癫痫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导致预后不佳的预测因素,并评估手术对认知发育的改善作用。方法对19个在3岁以下接受了致痫结节切除术的TSC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Engel评分来评价癫痫预后,比较预后良好组(Engel
背景和目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造成全球死亡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是其首要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及CHD的患病率持续攀升,防控刻不容缓。身体活动不足及久坐行为是二者的主要可控危险因素。过去几十年中我国居民总体身体活动水平急剧下降,身体活动不足及久坐行为在人群中普遍存在。既往西方国家研究报道了身体活动及久坐行为对高血压及CHD的影响,但多数研究未考虑身体
第一部分卵巢恶性肿瘤关键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目的:筛选卵巢肿瘤关键基因突变,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32例卵巢肿瘤组织进行检测,这些患者于2019年6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行治疗。通过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对825个肿瘤基因的外显子或热点区域进行靶向深度测序,采集患者的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