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分开、管理科学”为基本特征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在这一进程中,国家采取了政策性破产、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债转股等多种方式解决国有企业人员过多,包袱过重,债务比率过高等问题。但总的说来,这些措施使国企改革确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国有企业亏损面大、资金利用低、管理腐败、竞争力低下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就其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缺位、缺责且效率低下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的进程,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剧,从中国政府的角度看,中国必须建立运行良好、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吸引和建立全球投资者的信心,保证和维护中国经济发展成果,为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及其竞争力的提高奠定基础,确保处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承担着国民经济支柱作用的国有企业在全球经济的大循环圈中经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从国有企业这一微观组织角度看,良好的治理结构可以吸引外部投资者,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维护经营者的信心和报酬,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从而使公司步入良性循环。
本文以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我国国情及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运行中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旨在为国企改制提供参考,同时通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本人在企业的工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