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兹海默病小鼠脑神经元精细结构分析及胞体自动追踪模型的建立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4502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兹海默病(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主要疾病。其发展过程与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密切相关。显微断层成像技术(MOST)是近年研发的全脑扫描立体成像技术,能提供高分辨率、高精细结构的神经元图像。然而由于大量数据的获得,生物信息学分析处理的速度远远无法达到要求。大量脑部神经元的形态发育及与AD的关系,这些信息都还没有被挖掘和利用。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AD鼠脑神经元形态特征、构建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分析研究AD发展过程中神经元的变化特征及与疾病的关系。本论文采用MOST技术,对转基因3×Tg-AD小鼠(AD)和野生型对照(WT)小鼠进行全脑扫描,获得8只小鼠共8TB的脑部冠状面图像数据。基此,本论文选择与AD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的4个脑区(海马CA3、内侧内嗅皮层、外侧内嗅皮层、前下托脑区),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三维重建,进行神经元形态精细结构复杂性的综合分析,包括基础指标分析、Sholl分析、人工胞体数量分析和多指标分析。鉴于人工追踪神经元面临大量数据处理低效、耗时和难以实现全脑数据分析的问题,本论文将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建立自动追踪模型,包括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和神经元纤维自动追踪模型。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主要过程如下:首先裁剪海马和内嗅皮层中的部分图像数据,进行数据增强处理和数据人工标注处理,构建胞体、空白和纤维三种类型数据库。其次,将构建好的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用数据库数据进行训练。最后,用所建立的网络模型计算不同脑区的胞体数目。通过将我们所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与胞体人工计数和Neuron GPS软件进行的胞体计数进行对比,确定所构建系统的准确度,并将所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应用于不同脑区,包括海马CA1,内侧内嗅皮层,外侧内嗅皮层,前下托脑区,进行胞体数量统计分析。采用上述方法,本论文分析了AD和WT小鼠全脑MOST数据中不同脑区神经元形态变化趋势,发现在AD病变过程中,神经元树突形态复杂性的变化在不同脑区存在不同。AD小鼠树突复杂性在前下托脑区中无显著变化、在外侧内嗅皮层脑区中降低、在内侧内嗅皮层中升高、在海马CA3区中降低。在多指标分析中,本论文发现在外侧内嗅皮层中,AD和WT之间的总面积值和末端纤维长度平均值有差异性。在海马CA3中,分岔点个数、纤维长度平均值、非末端纤维长度平均值、非末端纤维长度平均值/总面积值能显示AD和WT之间的差异性,并显示不同脑区中神经元的变化方式。进一步将构建的神经元数据库及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应用于胞体的定位及计数,对比三种方法计算胞体数量的结果,发现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统计的胞体数量与人工胞体计数法统计的胞体数量,结果相近(p>0.05)。应用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统计不同脑区胞体数量,发现在海马CA1中,AD小鼠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p=0.02),符合预期。而在外侧内嗅皮层、内侧内嗅皮层和前下托脑区的中,AD和WT的胞体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本论文发现在AD病理过程中不同脑区的神经元精细结构复杂性的变化各不相同。采用本论文所构建的卷积神经网络胞体自动追踪模型能较好地对脑区胞体数量进行统计,精确度较高、胞体统计速度加快。本论文研究为后续自动追踪分析神经元形态及神经纤维投射、实现神经系统的三维重建,并提供了研究方法和基础数据。
其他文献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特别是多环芳烃(PAHs)具有“三致”作用:即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因而对人类生活造成极大的威胁。脂质纳米载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污染的优点,主要用于药物与食品载体领域,但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较少。PAHs是芳香族类化合物,具有低水溶性和高脂溶性的特征,易于从水中分配到沉积物和有机质中,并且能够在脂肪组织中蓄积。基于此,提出一种模仿PAHs在生物体脂肪富集效应,采用脂质纳米载
癌症目前已经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但是当前研发肿瘤新药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为了解决单一用药药效不佳的问题,常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盐酸阿霉素为一种亲水性的广谱抗肿瘤药物,姜黄素是脂溶性药物,两者联用可以减轻阿霉素毒副作用,产生协同作用。单一载体难以满足共同负载溶解性质不同的药物的要求,因此,设计一种“核-壳”结构的介孔硅核脂质复合纳米载体,以介孔二氧化硅为内核,吸附阿霉素,以脂质为外壳
经济的高速发展伴随着环境污染、能源的过度消耗等问题。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能源需求以及缓解环境问题,人们开始探索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法,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转化成燃料和化学品是解决能源短缺的新途径。但是在木质纤维生物质转化的过程中,废渣的形成以及处理成了新的难题。由于木质素和胡敏素是木质纤维素生物质在催化转化生产乙酰丙酸和5-羟甲基糠醛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因此,对木质素和胡敏素的高
近年来,正渗透水处理技术因其不需额外的驱动力,以及相对较低的膜结垢趋势和较高的水回收率在水处理领域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而在正渗透膜中,薄膜复合型正渗透(TFC-FO)膜又以其经典的双层结构、易于改性等特点格外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目前已有将TFC-FO膜应用于水体脱盐、废水处理、发电、食品行业以及医药行业等研究,表明薄膜复合型正渗透膜有着极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如浓差极化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不断扩大,作为其重要组成部件的锂电池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激光焊接是锂电池制造的关键技术,为了控制生产质量,工业界迫切需要激光焊后锂电池表面焊接质量检测系统。作为焊接质量检测的主要方式之一,机器视觉技术能够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本论文在课题组前期机器视觉检测的工作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焊接视觉检测方法,目的是设计低功耗,高效率,高准确率
氢能是解决当下全世界面临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有效能源载体,结合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电解水产氢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氢气生产方式,且能解决前者的分布不均匀和间歇性等问题。但是电解水的两个半反应,氢析出和氧析出反应的室温过程均存在动力学缓慢的问题,需要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及降低能耗。贵金属Pt/C和Ru O2、Ir O2分别被认为对氢析出和氧析出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但是贵金属存在储量低、成本高等问
当今全球的能源消耗十分依赖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的开采和燃烧加剧了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其中机动车的尾气排放,是城市雾霾的主要元凶之一。光催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用清洁可再生的氢能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方案。然而,设计出一种更加高效,化学性质稳定和成本可接受的催化系统以应用于工业生产仍是巨大挑战。在本论文中,首次用简单可行的办法在合适条件下将p型Mo S2纳米片负载在了生长着Ni2P颗粒的片状n型g-C3
在全球化与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原有的社会与文化特质正面临着被逐步消解与同质化的危机。随着本土文化意识的觉醒,许多城市开始逐渐重视历史文化与城市特色的挖掘与塑造,提升本土文化主体意识。回顾深圳以往40年的快速发展,在锐意改革的城市精神依托下,形成了开放、多元、包容的城市文化,但由于对其地域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色基因梳理较为欠缺,导致历史文化保护与集体记忆传承的社会共识难以形成,从而使得城市的
自2010年以来,消费级无人机凭借着其价格便宜、可塑性高、应用场景广等优点被广大消费者所青睐,消费级无人机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然而由于自身故障和外力因素的影响,无人机时常会出现不可控甚至坠毁现象。不比地面机器人,一旦无人机坠毁将对地面的人员和设施造成巨大危害,因此无人机安全问题一直是无人机研发人员和消费者最为重视的环节。本文将从无人机姿态预估这一方面的研究来对无人机安全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本文结合机
随着城市交通问题日渐突出,智能交通管理深受城市管理者欢迎。车牌识别作为智能交通管理组成要件中的核心之一,在各种交通场景中被广泛应用,极大提升了交通管理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然而在复杂交通场景下的车牌识别容易受到噪声干扰,尤其是当车牌存在一定程度的倾斜时,导致检测和识别的效果下降。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车牌识别技术的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一、构建车牌检测及识别数据集。在车牌检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