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肿瘤微环境而言,巨噬细胞(M0)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巨噬细胞由M0型向M2型极化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多功能成体干细胞,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进展期肾癌可以通过分泌高水平IL-8,诱导MSC归巢至肾癌促进肾癌进展,众所周知,MSC来源广泛,且取材方便,是理想的细胞治疗载体,如果我们能阐明肾癌微环境内MSC调节TAMs极化的分子机制,并针对MSC逆转巨噬细胞极化,则有望以MSC为靶点,通过逆转巨噬细胞功能,重塑肾癌微环境,这对目前肾癌的治疗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讨肾癌微环境中MSC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NF-k B信号通路是否具有调控作用,以及MSC对肾癌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我们从肾癌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完成以后将该细胞传至第3代,以便用于后续实验;为了研究得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我们用150n MPMA处理THP-1细胞24h,得到M0型TAMs,把M0型巨噬细胞培养在加入10pg/ml LPS的培养基中培养24h,得到的细胞为M1型巨噬细胞,然后将M0型巨噬细胞培养在加入20ng/ml IL-13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得到的细胞为M2型巨噬细胞,对得到的两种细胞鉴定;通过6孔板小室,将M0型巨噬细胞种于下室,将RCC-MSC细胞置于上室,在镜下观察经过共培养后巨噬细胞形态变化;利用WB检测M0型巨噬细胞在共培养后标志物表达变化及NF-k 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并使用NF-k 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TC进行反向验证,WB检测上述极化过程是否被抑制;为探究肾癌微环境中RCC-MSC对肾癌的作用,将肾癌细胞786-O与M0型巨噬细胞及RCC-MSC细胞分组进行共培养,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在共培养后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在共培养后侵袭能力变化;为探究MSC细胞对M2型巨噬细胞作用,我们将B-MSC暴露在含有10pg/ml LPS的培养基中24h,得到MSC-1,并将M2型巨噬细胞与不同数量MSC-1细胞进行共培养,WB检测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技术对提取的RCC-MSC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提示:RCC-MSC细胞表面CD105、CD73表达较高,CD34、CD45表达较低;THP-1细胞被PMA刺激24h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原来的悬浮状变成贴壁状,其高表达CD36,CD68,低表达CD14;M0巨噬细胞被LPS刺激24h后,其高表达CD86,TNF-α,IL-1β;M0巨噬细胞被IL-13刺激24h后,其表达CD206,CD163,Arg-1;将M0型巨噬细胞与RCC-MSC共培养2天后WB实验提示:随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的增加,M0巨噬细胞表面CD206,CD163,ARG-1,NF-k B信号通路特异性蛋白p50,p65表达量逐渐升高,通路抑制蛋白IKBa表达量逐渐降低;加入PFTC后,上述过程被明显抑制;我们将肾癌细胞,巨噬细胞M0,RCC-MSC细胞根据实验需要分组进行共培养48h,transwell实验提示:RCC-MSC+M0组较其他实验组相比穿过小室的肾癌数量更多,细胞划痕实验提示:RCC-MSC+M0组较其他实验组相比,穿过划痕区域的肾癌细胞数量更多。M2型巨噬细胞与不同数量MSC-1共培养后其表面CD206,CD163,Arg-1低表达,CD86,TNF-α,IL-1β高表达。 结论 肾癌微环境中的RCC-MSC细胞可以通过激活NF-k B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进而促进肾癌的侵袭与转移,且MSC1细胞能逆转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