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激活NF-kB 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并促进肾癌侵袭与迁移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jxl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肾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肿瘤微环境而言,巨噬细胞(M0)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巨噬细胞由M0型向M2型极化是肿瘤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种多功能成体干细胞,我们之前的研究发现进展期肾癌可以通过分泌高水平IL-8,诱导MSC归巢至肾癌促进肾癌进展,众所周知,MSC来源广泛,且取材方便,是理想的细胞治疗载体,如果我们能阐明肾癌微环境内MSC调节TAMs极化的分子机制,并针对MSC逆转巨噬细胞极化,则有望以MSC为靶点,通过逆转巨噬细胞功能,重塑肾癌微环境,这对目前肾癌的治疗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章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讨肾癌微环境中MSC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NF-k B信号通路是否具有调控作用,以及MSC对肾癌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我们从肾癌组织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完成以后将该细胞传至第3代,以便用于后续实验;为了研究得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我们用150n MPMA处理THP-1细胞24h,得到M0型TAMs,把M0型巨噬细胞培养在加入10pg/ml LPS的培养基中培养24h,得到的细胞为M1型巨噬细胞,然后将M0型巨噬细胞培养在加入20ng/ml IL-13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得到的细胞为M2型巨噬细胞,对得到的两种细胞鉴定;通过6孔板小室,将M0型巨噬细胞种于下室,将RCC-MSC细胞置于上室,在镜下观察经过共培养后巨噬细胞形态变化;利用WB检测M0型巨噬细胞在共培养后标志物表达变化及NF-k 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并使用NF-k B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TC进行反向验证,WB检测上述极化过程是否被抑制;为探究肾癌微环境中RCC-MSC对肾癌的作用,将肾癌细胞786-O与M0型巨噬细胞及RCC-MSC细胞分组进行共培养,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在共培养后迁移能力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肿瘤细胞在共培养后侵袭能力变化;为探究MSC细胞对M2型巨噬细胞作用,我们将B-MSC暴露在含有10pg/ml LPS的培养基中24h,得到MSC-1,并将M2型巨噬细胞与不同数量MSC-1细胞进行共培养,WB检测M2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技术对提取的RCC-MSC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提示:RCC-MSC细胞表面CD105、CD73表达较高,CD34、CD45表达较低;THP-1细胞被PMA刺激24h后,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原来的悬浮状变成贴壁状,其高表达CD36,CD68,低表达CD14;M0巨噬细胞被LPS刺激24h后,其高表达CD86,TNF-α,IL-1β;M0巨噬细胞被IL-13刺激24h后,其表达CD206,CD163,Arg-1;将M0型巨噬细胞与RCC-MSC共培养2天后WB实验提示:随着间充质干细胞数量的增加,M0巨噬细胞表面CD206,CD163,ARG-1,NF-k B信号通路特异性蛋白p50,p65表达量逐渐升高,通路抑制蛋白IKBa表达量逐渐降低;加入PFTC后,上述过程被明显抑制;我们将肾癌细胞,巨噬细胞M0,RCC-MSC细胞根据实验需要分组进行共培养48h,transwell实验提示:RCC-MSC+M0组较其他实验组相比穿过小室的肾癌数量更多,细胞划痕实验提示:RCC-MSC+M0组较其他实验组相比,穿过划痕区域的肾癌细胞数量更多。M2型巨噬细胞与不同数量MSC-1共培养后其表面CD206,CD163,Arg-1低表达,CD86,TNF-α,IL-1β高表达。 结论 肾癌微环境中的RCC-MSC细胞可以通过激活NF-k B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进而促进肾癌的侵袭与转移,且MSC1细胞能逆转M2型巨噬细胞的极化。
其他文献
一、研究背景蜱(Ticks)是一种专性吸血节肢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可以寄生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陆栖脊椎动物。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
金子圩铜钼多金属矿床是在安徽铜陵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一个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钼矿床,在铜陵地区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本文对金子圩矿床进行了详细的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调研、岩相学观察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矿床地质调研表明,铜陵金子圩铜钼多金属矿床产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种矿体。斑岩型矿体分布于花岗闪长岩体的中上部,矿石常具细脉浸染状构造。矽卡岩型矿体分布在花岗闪长岩岩
目的:粘连的形成是妇科术后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小肠梗阻、不孕、慢性盆腔疼痛等,同时也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盆腔粘连的形成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再次手术难度大,探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采用铂基材料作为电催化剂,其电池性能已经比较理想,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汽车能源。然而,电池的环境适应性仍是实现PEMFC的大规模商业化的挑战之一。由于车载PEMFC的阴极直接取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空气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有毒有害杂质,如SO_2、NO_x、CO、O_3等,这些毒害物质对电池中的铂基氧还原(ORR)催化剂具有很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旨在保证催化活
个体内行为变异(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是近几年持续注意领域前沿的研究问题。许多研究发现存在持续注意缺陷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
目的:观察OM85-BV(Boncho-Vaxom,细菌溶解产物)对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效果,及对相关机制初步探讨。方法:第一部分(实验一)1、以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反复上呼吸道感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对二硫化钼/氮化硼异质结上方吸附以及层间插入过渡金属单原子(V,Cr,Mn,Fe,Co和Ni)的结构稳定性、电学和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有望对基于二硫化钼/氮化硼异质结的自旋电子和光电器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二硫化钼/氮化硼异质结的结构对称性,我们选取了五个合适吸附位点,并通过对比不同位点的吸附能发现过渡金属原子吸附的最佳位点在钼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eumoniae,C.pn)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衣原体属微生物,能够感染人和马、考拉等多种家养及野生动物,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C.pn急性感染会导致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持续感染则与肺癌、哮喘、阿尔兹海默病和冠心病等重要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密切相关。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因此需要在实验室进一步进
[目 的]采用有机合成方法对臭灵丹酸(Pterodontic Acid,PA)进行结构修饰并获得系列衍生物,进而采用体外细胞模型检测臭灵丹酸及其衍生物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最终阐明臭灵
鲁西地区很好地保存了新太古代早期的变火山岩,为探讨新太古代早期华北克拉通壳幔演化的方式和具体过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鲁西地区出露大量的以变科马提岩为代表的超基性和与之共生的以变玄武岩-变玄武安山岩为代表基-中性岩系,整体位于B带东侧表壳岩带。变科马提岩的形成年龄限定为2704±90Ma,同期变玄武质-玄武安山岩的形成年龄限定为2.77-2.71Ga,其中基性岩系据其地球化学特征又可分为拉斑玄武岩和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