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探针结合暗场显微镜定量检测肺炎衣原体的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u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eumoniae,C.pn)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衣原体属微生物,能够感染人和马、考拉等多种家养及野生动物,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C.pn急性感染会导致咽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持续感染则与肺癌、哮喘、阿尔兹海默病和冠心病等重要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密切相关。由于缺乏特征性临床症状,因此需要在实验室进一步进行鉴定。目前临床检测手段主要包括分离培养法、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cro-immunofluorescence,MIF)、PCR分子检测技术等。但分离培养法耗时长,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Cpn感染中特异性IgG、IgM上升缓慢,血清学检测会贻误检测时间。PCR方法操作复杂,对检测环境要求较高,易产生假阳性,导致难以商业化,一般用于实验研究。目前缺乏一种对环境要求低,高灵敏、易操作的C.pn检测技术。纳米材料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已经在生命科学等多个领域受到了广泛研究,利用纳米材料独特的光学性质、磁性质和催化性质,成功建立了多种针对小分子和微生物的检测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一种纳米探针结合暗场显微镜直接肉眼计数的简易策略,来方便快速地检测样本中的C.pn。简单来说,就是构建了一种金纳米探针(Gold nanoparticles probe,GNP probe):粒径15nm的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C.pn抗体,制备成为可以靶向结合C.pn的特异性探针。金纳米探针捕获样品中的C.pn,利用金纳米粒子的强散射特性,在40倍物镜10倍目镜下暗场视野中观察,可见清晰易辨的明亮金黄色“花环状”结构。本研究的金纳米探针-暗场显微计数法检测经细胞扩增的C.pn样品,检测限可低至单个C.pn细胞/微升。在检测体系构建过程中,通过SDS-PAGE电泳、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金纳米探针-暗场显微计数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所有数据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用于检测肺炎衣原体,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约半小时)并且极其灵敏(能实现单细胞检测)。接着我们也用此方法检测了模拟的真实样本。采用C.pn接种C57BL/6J小鼠,采集其肺脏组织分离C.pn,制备真实样品,使用金纳米探针-暗场显微计数法进行组织样本中C.pn的浓度测定,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及数字PCR检测方法对比检测。结果表明:组织样品处理后,采用金纳米探针-暗场显微计数法约半小时得到的检测数据与两种PCR方法相符合。证明本研究构建的金纳米探针-暗场显微计数法可用于实际检测,未来可以用于临床上绝对定量检测C.pn,有望将该方法推广到其他病原体检测。总结而言,本研究构建一种由protein A修饰的金纳米颗粒与C.pn抗体耦联而得到的金纳米探针,能够有效地捕获C.pn,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形成数百个金纳米探针吸附于一个C.pn细胞表面的“芝麻饼”样的图案。此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暗场下呈现明亮的“花环状”结构,可用肉眼直接计数。本研究构建的金纳米探针-暗场显微计数策略,制备探针简单、检测样本快速、超灵敏(灵敏度达到单个C.pn细胞/微升)。非常适合基层单位现场快速定性鉴定养殖动物样本中是否感染C.pn以及精确定量样本中C.pn的浓度。
其他文献
光动力疗法已成为治疗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是:将光敏剂药物注射入人体,部分光敏剂富集到肿瘤部位;在肿瘤外部施加近红外波长的光照,被光激发的光敏剂能够将能量转
[目的]探究昆明市中医院自制复方臭灵丹合剂的体内、体外抗流感病毒药效。[方法]1.通过噻唑蓝染色法(MTT法)检测复方臭灵丹合剂体外细胞毒性,采取预防模式和治疗模式两种给药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CRI)作为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具有节能,运行成本低,工艺简单等优点,对污水中的氨氮,有机物(COD)和悬浮物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去除率可达90%以上,对于我国小城镇生活污水和受污染地表水的处理具有重要的研究应用价值。但据研究发现,CRI系统因其下部缺乏反硝化碳源,缺氧环境和反硝化细菌,且系统内硝态氮所带电荷与渗滤介质所带电荷相同,易随水流迁移出系统等问题,导致其对总氮(TN
一、研究背景蜱(Ticks)是一种专性吸血节肢动物,分布于世界各地,几乎可以寄生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陆栖脊椎动物。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
金子圩铜钼多金属矿床是在安徽铜陵矿集区内新发现的一个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钼矿床,在铜陵地区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本文对金子圩矿床进行了详细的矿区地质和矿床地质调研、岩相学观察以及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查明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矿床地质调研表明,铜陵金子圩铜钼多金属矿床产有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两种矿体。斑岩型矿体分布于花岗闪长岩体的中上部,矿石常具细脉浸染状构造。矽卡岩型矿体分布在花岗闪长岩岩
目的:粘连的形成是妇科术后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小肠梗阻、不孕、慢性盆腔疼痛等,同时也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盆腔粘连的形成机制复杂,治疗效果不理想,再次手术难度大,探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采用铂基材料作为电催化剂,其电池性能已经比较理想,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汽车能源。然而,电池的环境适应性仍是实现PEMFC的大规模商业化的挑战之一。由于车载PEMFC的阴极直接取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空气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有毒有害杂质,如SO_2、NO_x、CO、O_3等,这些毒害物质对电池中的铂基氧还原(ORR)催化剂具有很大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旨在保证催化活
个体内行为变异(intra-individual variability)是近几年持续注意领域前沿的研究问题。许多研究发现存在持续注意缺陷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
目的:观察OM85-BV(Boncho-Vaxom,细菌溶解产物)对腺样体肥大的治疗效果,及对相关机制初步探讨。方法:第一部分(实验一)1、以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反复上呼吸道感
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方法,对二硫化钼/氮化硼异质结上方吸附以及层间插入过渡金属单原子(V,Cr,Mn,Fe,Co和Ni)的结构稳定性、电学和磁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有望对基于二硫化钼/氮化硼异质结的自旋电子和光电器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二硫化钼/氮化硼异质结的结构对称性,我们选取了五个合适吸附位点,并通过对比不同位点的吸附能发现过渡金属原子吸附的最佳位点在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