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阈下抑郁(subthreshold depression)是介于健康和抑郁症之间的一种心理亚健康现象。研究显示,阈下抑郁在人群中具有很高的发生率,但因症状较轻,不足以引起人群足够的重视,常出现误诊或漏诊现象。阈下抑郁虽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但同样会损害人群的身心健康,降低人群的生命质量。如若不能早宣传、早监测、早发现,将导致抑郁持续化、慢性化及反复发作,有极高发展为抑郁症的风险。因此,对阈下抑郁人群的辨识,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阈下抑郁的辨识工具,一般均借助于抑郁自评量表或他评量表,但抑郁量表在量表维度设计及条目措辞使用中严重程度过高,在评定阈下抑郁的过程中存在明显不适用性。且大部分抑郁量表均来自于西方,由于文化、地理的差异,缺乏东方文化特色。因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编制符合中国人特征的、专门用于阈下抑郁人群的阈下抑郁量表,为阈下抑郁人群的筛选提供信度和效度较高的测评工具,丰富和扩展心理亚健康和心理测量学领域的研究内容。研究目的:(1)编制阈下抑郁量表;(2)对自编阂下抑郁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研究方法:本研究依据心理测量学量表编制理论,通过文献研究、访谈、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出阈下抑郁的理论基础;以北京某高校在校大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选取130人为测量对象,发放阈下抑郁量表进行阈下抑郁量表编制;选取北京某高校全部在校大二学生共320人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结果:(1)80%的专家组成员均认为:阈下抑郁是指以抑郁情绪或兴趣下降的症状表现为主,造成了轻微的社会功能损害。部分人群伴随有躯体症状和低自我概念症状表现。出现周期为持续一个月每天大多数时候表现有抑郁症状。阈下抑郁的量表包含有4个维度,分别为抑郁情绪、社会功能下降、生理功能减退、低我自概念。最终形成43个项目,其中抑郁情绪10个,社会功能下降15个,生理功能减退10个以及低自我概念8个(2)项目分析结果发现,n7、n14、n15、n16、n19、n29、n30这7个题项的项目区分度较差,不满足项目分析标准的判标准则,因此予以删除。其余36个题项的项目区分度和鉴别度均较好。因素分析结果发现:阈下抑郁量表最终形成四个因素,四个因素共解释了总方差的62.603%,题项的最高负荷为0.819,最低负荷为0.46。在因素分析中,n11、n18、n21、n22、n28、n31、n32这七个题项在因素分析时不满足因素分析的原则,经过文献查阅与专家访谈,对题项内容进行分析,建议将以上7个题项予以删除。(3)闽下抑郁量表以及四个因素的同质信度、折半信度均在0.800以上,重测信度也在0.700左右。说明作为阈下抑郁人群的测评工具稳定性是可信的;经分析,阈下抑郁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阈下抑郁量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在0.641-0.749之间,各因素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851-0.920之间,发现阈下抑郁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阈下抑郁量表各因素与CES-D的相关系数在0.622-0.764之间,属于较高水平的相关关系,均在0.01水平下有显著性意义,具有较好的校标效度。结论:(1)自编的阈下抑郁量表(STDS)包括社会功能下降、低自我概念、生理功能减退以及抑郁情绪四个维度。阈下抑郁量表共29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评定时间范围为最近一个月。(2)阈下抑郁量表的信效度检验表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同质信度、分半信度、重测信度、内容效度、建构效度和效标效度,可以作为阈下抑郁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适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