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以来非虚构文学叙事方式及影响——以新时期以来报告文学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以来,以报告文学为主体的非虚构文学因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受众对事实真相的极度渴望,市场的不断刺激,由附庸而蔚为大国。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时期以来非虚构文学发展概述,我们将其发展大致分为反思、调适和拓展三个阶段;第二部分是新时期以来非虚构文学的叙事方式,大致从叙事主体与视角、叙事媒介与文体、叙事时间与空间这三个大的方面来阐释其艺术性的叙事方式;第三部分是新时期以来非虚构文学叙事的影响。这种叙事灵活,题材广阔,视角多变,跨文体,跨媒介的方式再加上非虚构文学特有的真实性,使之对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它优化了叙事观念,从雌雄同体、主体间性以及虚构与非虚构适用于一切文学等思路出发,虚构与非虚构的概念从绝对变为相对。第二,非虚构叙事拓展了文学的叙事技巧,非虚构的提出旨在借用和开发其真实的价值,其真实既非第一性的原始生活真实,也不是传统文学中界定的艺术真实,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真实”,即经由艺术观照、主体选择乃至于深度整合的新的生活真实。它并非客观临摹和简单再现,它同样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由此,非虚构文学探索的是比报告文学或纪实文学更为宽阔的写作,它不是虚构的,从个人到社会,从现实到历史,从微小到宏大,我们各种各样的关切和经验能在文学的书写中得到呈现。第三,非虚构叙事对文学格局有一定的调整。从虚构文学与纪实文学的分野变为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两大部分。《人民文学》的“非虚构”实践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了非虚构文学理论建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由此所引发出的对于整个中国当下非虚构文学族群的期望,即拓展文学表现的疆域,强化文学对现实的参与和渗透,显现文学的生命力和独特价值。非虚构文学的写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写作姿态,它能为文学开拓新的空间,它用一种人文主义的态度去关注自己的历史、现实和精神。作为非虚构的文体,报告文学走出局限、博采众文体之所长、不断追求艺术创新、充分展现自身个性。可以预期,非虚构文学将凭借其现实的把握力、生活的干预力、社会的震撼力、思想的穿透力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其他文献
本文分为四部分。绪论:首先揭示了身体理论研究浪潮出现的物质原因、价值观基础和哲学理论基础;其次对本课题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做了概述,引出了本文研究所依据的身体理论和写作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公路交通运输数量在逐渐增多.日前,交通部发布了3月公路交通运行情况.据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3月,全国公路货运量为30.6亿吨,1-3月累计为77.4亿吨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光生伏打效应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具有发电过程简单,不消耗燃料、工作性能稳定、维护成本低廉等特点.
“物哀论”是日本江户时代的国学大师本居宣长在研究《源氏物语》与和歌时所提出的重要理论,作为日本最重要的审美意识之一,它为日本文学摆脱汉文化的价值体系与审美观念准备
期刊
期刊
杨恩寿(1835-1891),字鹤俦,号蓬海、坦园,湖南长沙人,晚清著名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身处晚清动荡与变革的乱世,杨恩寿的生平经历、交游和思想都极具典型性,能够鲜明地折射出晚清湖
期刊
多主对等总线系统上数据冲突频率的大大增加,导致重要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以典型的多主对等总线CAN总线为例,介绍了一种基于同步多主对等总线通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