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资源配置趋向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条件下,土地权利理论的发展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由市场自由配置、改善土地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课题就是构建土地权利法律关系,实现土地权利法与土地权力法的并存与配合,而土地权利将成为中国未来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由于中国民法特别是物权法的缺位,导致中国重要的财产权之一的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各有各的说法,其内涵和外延和解说更是南辕北辙.在国家土地管理和有关土地纠纷的司法处理上,也做法不一,甚至冲突或前后矛盾.其结果是:中国对土地的管理极其混乱,主旨不明,方式各异,土地价值利用低,资源浪费严重,与土地有关的腐败有增不减,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所得利益有肥有瘦,怨言和不满以致违法的事件逐渐增多.因此,以新的思路和视角研究土地使用权制度,特别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极有必要.在该文中,我们首先从两大法系土地使用权制度的考辨着手,纵横探究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土地使用权制度,提出了新的土地使用权分类方法和概念,以全新的视角创设了非农地使用权的概念,并界定了非农地使用权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对作为权利标的土地,应根据其用途、被破坏的方式或保护方式的不同来设定其权利.在农用地上设置农地使用权,在非农用地上设置非农地使用权,再辅以相邻权,便可以构建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农地使用权是指以种植、畜牧等农作方式占有、使用土地并主要依土地而收益的权利.非农地使用权是指除农地使用权以外的土地使用权.我们认为用农地使用权和非农地使用权两概念来囊括和划分我国的土地使用权,既便于理解,又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一清二楚,全面地涵盖了土地使用权.在此基础上,我们在该文中的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中国非农地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提出非农地使用权的"四权利二义务"说.在该文的第三部分,我们探讨了非农地使用权新的管理模式,提出以民事调节为主的主张,并论证了非农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及完善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方式方法.我们通过以上努力,以期对中国非农地权利理论的发展和非农地的利用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