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地使用权制度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gongdaxigo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资源配置趋向以市场调节为主的条件下,土地权利理论的发展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由市场自由配置、改善土地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国土地法律制度建设的重要课题就是构建土地权利法律关系,实现土地权利法与土地权力法的并存与配合,而土地权利将成为中国未来土地法律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由于中国民法特别是物权法的缺位,导致中国重要的财产权之一的土地使用权的概念,在不同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各有各的说法,其内涵和外延和解说更是南辕北辙.在国家土地管理和有关土地纠纷的司法处理上,也做法不一,甚至冲突或前后矛盾.其结果是:中国对土地的管理极其混乱,主旨不明,方式各异,土地价值利用低,资源浪费严重,与土地有关的腐败有增不减,土地使用单位或个人所得利益有肥有瘦,怨言和不满以致违法的事件逐渐增多.因此,以新的思路和视角研究土地使用权制度,特别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极有必要.在该文中,我们首先从两大法系土地使用权制度的考辨着手,纵横探究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土地使用权制度,提出了新的土地使用权分类方法和概念,以全新的视角创设了非农地使用权的概念,并界定了非农地使用权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对作为权利标的土地,应根据其用途、被破坏的方式或保护方式的不同来设定其权利.在农用地上设置农地使用权,在非农用地上设置非农地使用权,再辅以相邻权,便可以构建中国的土地使用权制度.农地使用权是指以种植、畜牧等农作方式占有、使用土地并主要依土地而收益的权利.非农地使用权是指除农地使用权以外的土地使用权.我们认为用农地使用权和非农地使用权两概念来囊括和划分我国的土地使用权,既便于理解,又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一清二楚,全面地涵盖了土地使用权.在此基础上,我们在该文中的第二部分重点探讨了中国非农地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提出非农地使用权的"四权利二义务"说.在该文的第三部分,我们探讨了非农地使用权新的管理模式,提出以民事调节为主的主张,并论证了非农地使用权登记制度建立及完善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方式方法.我们通过以上努力,以期对中国非农地权利理论的发展和非农地的利用有所裨益.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大规模的制度变迁,俄罗斯走上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艰难历程.在经济转轨的大背景下,以金融工业集团和地方利益集团为代表的垄断性利益集团逐渐成为俄罗斯制度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放在一起提出来,显示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地位
前言  装饰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承载着美术艺术的发展价值。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饰绘画在我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特别是在西方现代绘画与艺术设计理念的影响下逐渐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现代装饰绘画正在逐步尝试突破,一大批艺术大家也推动装饰绘画走向新的发展高度。如中央工艺美院的张仃、祝大年;云南画派代表丁绍光、蒋铁峰等等。正是客观条件的推动与这些艺术大家的弘扬,主题装饰绘画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独具魅力
中国共产党自获得执政地位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问题。中共的三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根据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各个时期腐败现象滋长蔓延的
该文是一篇关于女性主义法学理论的阐释性文章,作者主要介绍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和各种女性主义思想流派的主要观点,并对他们的观点作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该文的写作思路是,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对行政相对人的监督权予以比较全面的论证,以期完善我国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制度。文章引言部分主要说明加强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必要性和本文选题的方向,正文部分从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概念界定开始分析,确定行政相对人监督权的客体、内容、特点及行使方式;进而从宪政和行政法角度寻求行政相对人监督权存在的理论基础,并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行政监督制度及加入世贸组织的要求,分析实现和完善行政相对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