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有氧运动,它集速度、耐力、力量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体育运动的观赏性及健身娱乐功能。自189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自行车运动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以来,自行车运动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广泛。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工作压力使得城市居民倍感生活的紧张及工作的压抑,从而导致“生活文明病”一度侵入到居民正常生活中,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一度的飙升,也使得人们不得不停下已经加速的步伐,放慢节奏,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观。本文以研究业余自行车运动的发展现状为主,作者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了解到目前我国业余自行车运动正处于发展阶段。由于自行车运动与1913年前后才有欧洲传入中国,而当时的自行车主要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使用,它的竞技和健身功能尚未得到人们的认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拥有了过13亿的人口,同时因拥有6亿辆自行车的使用量,而被人们称为“自行车王国”,但这个“王国”仍是将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代步交通工具使用,很少有人将此作为一项健身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直到社会发展进步,经济水平提高,随着我国竞技自行车运动在国际比赛中地位的迅速提高,使广大群众对自行车运动有了较多的认识,其参与程度呈现出上升趋势,使得更多的人自愿加入业余自行车运动的行列,而这些人群中除了较多的中青年人以外,还有不少的老年人也参加了进来。但由于业余自行车运动相对职业、竞技自行车运动,它的兴起和普及较晚,因此在有些方面存在着发展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业余自行车运动的组织管理还没有一个比较正规的政府部门进行接管,致使目前各地方的管理不规范,业余比赛中常出现职业运动员的身影等。其次是对业余自行车运动的健身功能普及程度不高,大家只知道该项运动可起到健身作用,而对于此项运动如何锻炼才会起到健身作用,以及自行车运动的其他功能了解较少。再有是对业余自行车运动的宣传力度较小,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传媒对自行车赛事的宣传或是转播,但对于业余自行车比赛的赛事宣传及相关知识却很少,这使得较多人群将职业自行车运动和业余自行车运动相混淆。作者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走访研究的6家自行车俱乐部,全面深入地了解大同市自行车运动的开展现状,认真剖析了影响大同市业余自行车运动开展的相关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研究对策。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同市业余自行车运动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拥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参与人群社会层次较为多样化,但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现象。用于可以作为业余自行车运动锻炼的道路较少,普遍存在着危险性,因此使得不少热爱自行车运动的业余参与者出现望而却步的现象。调查中各俱乐部教练员学历普遍不高,不具有专业教练的执教资格,他们凭借自己的骑车或比赛经验对参与者进行指导。另外业余自行车运动缺乏政府的统一规范和管理,大型的业余自行车运动的赛事举办较少,使得自行车这个体育项目在大同市的宣传力度不大,很多人对自行车的认知还只限于代步工具,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业余自行车运动的进一步推广。针对以上制约因素作者提出了如下的相关对策:加大业余自行车运动的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的业余自行车运动管理体系;加强对自行车俱乐部价格的统一管理;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在各通路上设置“慢行路”。举办各级别的业余自行车比赛,促进各城市技术及经验的交流。作者希望以此为依据,为今后对大同市业余自行车运动的推广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