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外运动课程是以户外运动各个项目群具有的基础知识、技能、技术为主要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参与户外运动和相关竞技比赛所具有的心理品质、身体素质以及适应能力,运用课程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参加户外运动的技能、技术和基础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成熟的心理品质,从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基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教育方针,通过对户外运动实践的深入研究,发现户外运动教学系统的建立和实施,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坚强的意志、自信心,坚定的信念以及顽强的意志力的养成,有助于实现《刚要》课程目标以及教育目标。通过研究发现,国内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包括国内高校开展运动项目的不足,户外运动相关课程开设不足,课程结构的不合理,课程规模太小,课程管理不当,专业教练紧缺,学校投入重视程度不足等等问题。因此如何把合适的户外运动课程教学融入到普通高校中,构建完善适合在北京普通高校,甚至全国高校的户外运动课程。如何通过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从而推动户外运动在高校中的展开,增强学生基本的生存技能、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本研究以北京市普通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理工大学12所高校的老师以及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法,数据统计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北京市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开展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为户外运动课程的广泛展开提供参考。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北京市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并以美国户外运动开展较好的康奈尔大学为例进行比较,找出国内高校户外课程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根据《刚要》的课程目标以及教学目标,归纳出哪些户外运动项目适合在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并构建出具体的户外课程计划,为户外运动课程在北京市普通高校甚至全国其他高校的广泛开展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