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国家课程改革否定了以往“教材就等于资源”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音乐课程资源,突出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最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也指出:“地方和学校音乐教育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校内外音乐环境,丰富具有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我国作为农业人口大国,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农业是国家及社会结构的基础,因此文化的生长就无法离开“乡土”这个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乡土音乐也在不断消失,因此需要整理和保护。而将其与基础教育结合,在传承中发掘,在传承中保护,可以有效的发挥其文化价值和功能,也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认同和加强传统文化修养。本文结合乡土音乐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阐述并提出所研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查阅相关著作和文献对国内外有关乡土音乐课程开发和在音乐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的相关研究状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在总结学者己有研究基础上,笔者对乡土音乐体验式课程的有关概念、特征、目的以及模型进行了阐述及界定,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对调查桦南县中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其音乐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分析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乡土音乐的特点进行课程设计的行动研究,对课程进行整体性设计,构建基本的课程体系。笔者提出这一论题期待透过基础教育乡土音乐体验式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在发挥对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价值的基础之上,能够为乡土音乐文化保护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