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回顾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较为全面地考察Ⅰ-Ⅳ期卵巢癌、晚期卵巢癌(Ⅲ期、Ⅳ期)及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的预后因素,探讨影响实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相关因素,分析ER、PR和p53蛋白的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研究对象为1997年9月-2005年12月在上海仁济医院治疗的有完整病史和随访资料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研究因素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手术相关因素、肿瘤特征和肿瘤分布。应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方法检测70例上皮性卵巢癌ER、PR和p53的表达。统计方法包括Kaplan-Meier法、log rank检验、χ2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
结果:
(1) 121例Ⅰ-Ⅳ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6%,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1-94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4岁vs<54岁)、基础疾病、恶病质、血CA125水平(≥100U/mL vs<100U/mL)、FIGO分期(Ⅲ期、Ⅳ期 vs Ⅰ期、Ⅱ期)、ASA评分(>1 vs 1)、最大残余肿瘤灶直径(>2cm vs ≤2cm)、肿瘤位于单侧或双侧卵巢、组织学分级(Ⅱ级、Ⅲ级 vs Ⅰ级)是卵巢癌患者重要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大(≥54岁)、高CA125水平(≥100U/mL)和大块残余肿瘤灶(>2cm)是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以上两项或三项因素的患者预后较差。
(2) 63例晚期卵巢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52%,中位随访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4个月(1-90个月)和37个月。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72个月,62%)明显高于未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24个月,29%)(P=0.0135)。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中,无恶病质表现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和3年生存率(60个月,76%)分别显著高于有恶病质表现者(24个月,33%)(P=0.0252)。
(3) 无腹腔内肿瘤弥漫播散的患者实现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能性是肿瘤弥漫播散患者的3.6倍(P=0.017),而膀胱、盆壁腹膜、腹壁腹膜和横膈未受肿瘤侵犯的患者实现满意减瘤术的可能性分别是是这些脏器或部位受到肿瘤侵犯患者的3.6倍(P=0.030)、4.1倍(P=0.009)、5.1倍(P=0.004)和60.5倍(P<0.001)。
(4) 上皮性卵巢癌ER(+)组中PR(+)比例显著增高(P<0.001),PR(+)组中年轻(<52岁)(P=0.027)、未绝经(P=0.025)、浆液性癌(P=0.005)和有腹水(P=0.038)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增高。透明细胞癌PR(+)比例显著下降。
(5) ER(-)PR(+)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ER(+)PR(-)患者(P=0.0431)。
(6) p53(+)组中,PR(+)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PR(-)患者(P=0.0144),p53(-)组中,PR(+)患者的生存率与PR(-)患者无显著差异。P53(+)PR(+)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其余患者(P=0.0374)。
结论:
(1) 年龄、血CA125水平、最大残余肿瘤灶直径是Ⅰ-Ⅳ期卵巢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2) 晚期卵巢癌患者能否行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这与肿瘤分布密切相关。
(3) 行满意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术前有恶病质表现者预后较差。
(4) PR表达阳性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多为年轻、未绝经、浆液性癌、有腹水和ER阳性的妇女,PR表达阳性是预后良好的指标,其预后价值与p53表达相关,提示联合检测PR和p53可以作为孕激素辅助治疗患者的筛选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