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含肽介导的抗体片段免疫毒素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与纯化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pi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免疫毒素是指将抗体和毒素结合的重组蛋白,用于精准定位并杀死癌细胞,是目前癌症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免疫毒素中的抗体部分常用scds Fv片段,该片段重链与轻链之间肽链和二硫键同时存在。免疫毒素中的毒素部分有不同的来源,常用的毒素为铜绿假单胞菌分泌的一种外毒素pseudomonas exotoxin A,其改造后的片段PE38KDEL是目前应用的主要形式。重组免疫毒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非常容易形成包涵体。包涵体需要经过复杂的蛋白变复性,增加了重组蛋白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促溶标签能够改善免疫毒素的可溶性表达,但含有促溶标签的重组蛋白需要切除标签,去除标签常用蛋白酶,大规模生产时使用蛋白酶降解成本很高,因此应用受到限制。内含肽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细菌、真菌和古细菌中的可以在合适条件下将两端外显肽连接在一起的功能性蛋白质,其大小一般在一百到六百个氨基酸之间,可分为经典内含肽、微小内含肽和断裂内含肽。随着人们对内含肽的深入研究,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在体内和体外的蛋白半合成、阶段性同位素标记、肽链的环化等方面均有内含肽的应用。此外,内含肽在蛋白质纯化过程中可与纯化标签联用,避免了通过蛋白酶等方法去除标签对目的蛋白的影响,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本研究将蛋白内含肽与促溶标签和纯化标签联用,实现免疫毒素在大肠杆菌内的可溶性表达,既简化了纯化流程,减少了蛋白损失,又可通过内含肽的自我剪切作用快速去除促溶标签与纯化标签,对免疫毒素生产工艺的改进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促溶标签结合低温诱导实现免疫毒素在大肠杆菌(BL21(DE3)、SHuffle T7)胞质内可溶性表达。采用亲和层析方法实现目的蛋白纯化。采用分别表达纯化后混合的方法实现内含肽的自我断裂。采用镍柱亲和层析方法实现断裂后目的蛋白的除杂。采用超滤或Capto L柱对除杂后蛋白富集。采用FACS或Fortebio方式检测蛋白亲和力。实验通过三组促溶标签、纯化标签、内含肽与重组免疫毒素的连接应用,实现免疫毒素的可溶性表达。同时,断裂内含肽可以很容易的将标签从纯化体系除去,避免了通过蛋白酶等方法去除标签,降低实验成本。此外,本课题对影响内含肽断裂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发基于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免疫毒素类药用重组蛋白方法提供参考。研究成果:实验采用的两种内含肽为ΔICM和Npu Dna E;两种促溶标签为Trx和MBP;两种纯化标签为His和MBP;两种免疫毒素为HA22(sc ds Fv)-PE38KDEL和SS1(scds Fv)-PE38KDEL,通过内含肽、促溶标签、纯化标签和免疫毒素之间的重组实现重组免疫毒素的构建,探究在不同内含肽、不同促融标签和不同免疫毒素下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的可溶性表达。此外,实验探究了影响断裂内含肽Npu Dna E断裂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的重组免疫毒素均可实现可溶性表达,内含肽的自我剪切可以简单快速的去除促溶标签和纯化标签,空间结构、电荷因素、所连接外显肽、时间、温度和DTT浓度对Npu Dna E断裂效率均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果为免疫毒素类重组蛋白的生产纯化工艺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乙酰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作为蛋白质结构和活性的开关,乙酰化修饰可调控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本实验室前期通过蛋白质谱分析,发现鼠伤寒沙门菌核糖体蛋白存在广泛的乙酰化修饰,且主要受乙酰基转移酶Pat和乙酰磷酸(Ac P)调控。本论文发现乙酰化修饰可以调节沙门菌核糖体的组装,并且Ac P参与此过程。核糖体翻译效率和翻译保真度功能也受到乙酰化修饰调控,发现Pat有
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基于抗体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蛋白产品,拥有两个不同的Fab功能区,可以识别相同或不同靶点上的两种不同表位,发挥全新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已有三款双特性抗体上市,超过80个相关项目处于临床阶段;然而,在利用双特异性抗体治疗癌症的研究中,在设计结构、选择靶点、构建生产平台、克服免疫原性和优化药代动力学参数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本研究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APTS”技术平台成功构建
不规律的日常饮食习惯在当今社会很普遍,很多人都习惯在夜间吃东西,例如晚餐时间过晚和吃夜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进食时间会深刻地影响健康。科学家们在各种动物模型中都证实节食(Calorie restriction,CR)可以延长寿命并改善健康状况,但节食期间的进食时间对肠道菌群、代谢和整体健康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以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为模型,分为自由取食组、白天进食的节食组和夜间
第一部分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对表皮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背景:皮肤是保护人体的第一道屏障,皮肤微生物作为皮肤组成的一部分,对皮肤的结构和生理至关重要。微生物有促进皮肤自我调节的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本部分分别采用人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和离体3D皮肤皮脂腺模型,研究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体外对人表皮细胞增殖与分化的
目的研究NUDT15基因多态性在我国少数民族人群中的分布,为巯嘌呤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新疆地区维族118例,柯族128例和云南傣族152例受试者外周血2-3ml,采用吸附柱法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扩增NUDT15的三个外显子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测序,检测NUDT15基因型在以上三个民族中的分布,并跟本院曾经研究的汉族、白族、彝族和贵阳地区少数民族中NUDT15 c.4
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和自治区党委部署要求,把加强中心组学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提高党组决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重发挥党组中心组的模范表率作用、组织领导作用、导向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目的:生存素(Survivin)是抑凋亡蛋白家族成员,高表达于肿瘤及胚胎干细胞,在终末分化的细胞中表达极低。我们前期工作中发现尽管Survivin表达随脂肪细胞分化进程不断降低,但高脂饮食可重新上调脂肪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前期通过高表达Survivin的成熟脂肪细胞RNA-seq数据分析,推测Survivin可能对脂肪因子瘦素(Leptin,Lep)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
精子在睾丸中产生后并不具备与卵子融合的受精能力,需在附睾中获得前向运动力,随后在雌性生殖道内先后经历获能及顶体反应,穿过透明带,与卵子融合,完成受精过程。若精子获能或顶体反应发生异常,均会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目前,获能和顶体反应已经有了比较广泛的研究,但其具体机制研究尚不完全明确。本研究在前期筛选影响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的小分子化合物过程基础上,探索所发现的两种小分子化合物AC220和ZK 9342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人源THOC1-THOC2-THOC3亚复合物的电镜结构研究。本文利用昆虫细胞表达系统采用共表达的方式表达了重组蛋白质,通过两步亲和层析(Ni-NTA亲和层析、Strep-Tactin亲和层析)和一步凝胶过滤层析(Superose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均一性较好的蛋白质复合物,最后利用负染电镜技术和单颗粒重构技术获得了THOC1-THOC2-THO
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s)在发育生物学和再生医学方面的应用潜能巨大。已有研究显示核心转录因子OCT4、SOX2、NANOG的蛋白水平在hESCs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是目前关于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其表达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我们的研究发现在HEK293FT细胞中共表达WWP1可以降低SOX2的蛋白稳定性,并显著下调其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