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领域是政治共同体中的公民言说和讨论公共事务、形成公共意见(舆论)、进行政治参与以增进公共利益的虚拟场域、机制或实体组织。它所形成的公共舆论构成了国家权力运作的合法性基础,进而使得公众能够对国家活动实施民主控制。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自由交往和平等沟通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支撑,也为公共领域的重构提供了技术基础。作为一个崭新的自由交流、平等沟通、公共交往的场域和机制,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在技术的推进中萌芽、成长,并且渐渐呈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结构和特征。
在政府治理过程中,必须确保国家的存在是合法的、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权力主体的作为是合法的,即涉及到合法性、主权、权威的问题。而网络公共领域的发展状况越来越影响着政府治理主体的合法性基础,影响着政府治理赖以维系的主权结构,影响着作为政府治理机制赖以运行的公共权威体系。网络公共领域是当前我国政治发展中一种带有重要意义的社会演进趋势,它不仅在挑战传统政府治理模式方面显现出巨大的能量,而且在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中孕育和塑造着全新的人类经济模式、政治模式和文化模式。
随着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发展,政府治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并产生了一系列创新机制: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改变了政府权力的方向和分配格局,对现有的官僚制组织结构进行再造,从而加速了传统官僚行政范式向民主行政范式迈进的步伐;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使传统强政府弱社会的政府——社会关系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之相适应的参与式多中心治理模式,即政府、社会、公民共治的治理模式逐渐建立起来;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为半直接民主的民主治理模式的施行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实践的平台,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以半直接民主带动代议民主”,逐步改善威权治理下的紧张关系,是我国政府民主治理的正确选择;电子政府的建立与发展要求政府由过去自上而下单向度的治理模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治理模式,实现政府与公民的合作互动;网络公共领域发展过程中也拥有致命的弱点和缺陷,产生的极端主义行为需要政府介入,以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理,从而能够使网络公共领域真正成为民主和自由的阵地,发挥对公共事务和政府治理的监督作用,并进一步成为我们社会的预警系统和良性纠错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