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肾损害与下肢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22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收集其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程,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重,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糖尿病肾病蛋白,踝肱指数等。按照K/DOQI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并运用Cockcroft-Gault公式将计算得到的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组:A组(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90ml/min),B组(60≤eGFR<90ml/min),C组(30≤eGFR<60ml/min),D组(15≤eGFR<30ml/min),E组(eGFR<15ml/min)。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分为3组:a组(UACR<30mg/gCr),b组(30≤UACR<300mg/gCr),c组(UACR≥300mg/gCr)。全部患者使用超音波双方向血流计ES-100V3进行踝肱指数(ABI)测定,并依据结果分为2组:Ⅰ组(ABI>0.9), Ⅱ组(ABI≤0.9)。各组之间进行统计学比较并作相关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1225例,伴有蛋白尿(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占38.8%,eGFR异常率占75.4%,ABI异常率占26.3%;其中UACR异常中ABI异常占22.5%,eGRF异常中ABI异常占16.7%,ACR、eGFR均异常中ABI异常占28.2%,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中性别间各指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本研究中不同UACR组中,随着UACR值的增高,eGFR、ALB、TRF、IgG、RBP也相应增高,而ABI、THP水平下降,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eGFR组中,随着eGFR值的下降,UACR、ALB、TRF、IgG、RBP等增高,而ABI、THP水平下降,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BI组中,随着ABI值的下降,UACR、ALB、TRF、IgG、RBP值增加,而eGFR、THP水平下降,各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BP升高是UACR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87,P<0.05);SBP(OR:1.158,P<0.05)、ACR(OR:0.617,P<0.05)升高是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 HbA1C(OR:1.187,P<0.05)、BMI(OR:1.504,P<0.05)、SBP(OR:1.045,P<0.05)、UACR(OR:1.557,P<0.05)升高,eGFR(OR:1.059,P<0.05)降低是ABI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显示随着尿蛋白排泄的增加,eGFR明显下降,ABI也明显降低;2.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联合UACR与eGFR的测定明显提高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有利于早期发现;3.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糖尿病合并肾病及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增加,而收缩期高血压及尿蛋白的增高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4.血糖控制不佳及肥胖、血压的升高以及尿蛋白排泄的增加是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本组研究显示性别、年龄对糖尿病合并肾病及下肢血管病变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