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的农民主体地位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jjjccc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农”问题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总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一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中国共产党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决策,并特别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历史上,农民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创造者,近代以来,农民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主力军。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更是理所当然成为创造主体、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评价主体。然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进程中,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并受到农民科学文化知识缺乏,劳动技能简单,民主法治观念淡薄等自身条件的限制,再加上制度不健全、城乡二元分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农民的主体意识与主体能力以及农民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都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并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基于此,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际出发,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入手,明确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进而分析农民主体地位的科学内涵,然后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农民主体地位历史变迁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分析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的现状,从制度建设、农民素质、城乡关系、农业合作化和政府与农民关系等多方面揭示农民主体地位缺失原因,并从完善相关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组织化合作化水平以及正确处理政府农民之间关系等方面确立、确保农民主体地位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以期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业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Breitung检验中生成序列的误差项的自相关会影响有限样本性质。本文用平稳假设下序列长期方差的一致估计量作为统计量的分母对其进行了修正。给出了修正后的统计量及其渐近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对一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显著促进作用,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仍然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区域
二十一世纪,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特别是视频图像增强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但是视频图像不仅传输速度快而且传输
黄土丘陵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矛盾突出,在该区域建立适宜的农业生态经济模式是缓解矛盾的有效途径。目前在区域、国家或全球尺度上的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建设用地自发形成流转的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实践的发展急切需要解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能否流传以及如何流转的问题。但由于全国性法律制度的缺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民生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大力解决民生问题的条件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实现耕地占补平和的有效途径,尤其是2005年,国家出台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使得农村居民点整理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新时期为解决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所提出的宏观经济社会决策。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成为我
汶川地震后,灾区地表地貌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由此而导致地震灾区的土地覆被、利用及其格局发生改变。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研究的重要方面,是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安全、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