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tar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农村积贫积弱的面貌。因此,要达到这一根本目的,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本文作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运用文献法、比较分析、归纳分析、数据研究等方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面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提高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增加农民收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站在农民增收角度,制定农业政策,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增收等相关概念,指出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得出主要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以及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增多、农业自然灾害四个方面是制约农民增收的表面原因;而国家制度的欠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和农民综合素质不高三个方面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深层次原因。为此,增加农民收入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下,完善国家相关制度,依法保障农民的权利;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中受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自身的增收能力。
其他文献
<正>印度常常说它的民主。有意思的是批一个电厂,印度要十几年。要晓得,这要牵扯到多少公章。而且更有意思的是什么?比如说牵扯到两个不同区的项目的话,两个区的文字是不一样
期刊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组织的创新过程,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是解决当前一系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选择。各地方政府都
<正> 高州县地处山区,全县有527所小学,分布在27个乡镇。农村乡镇小学体育教师,除中心小学业务未平较高些外,其余大多数是没有受过体育专业训练的。因此,他们在体育教学工作
庇西特拉图虽然用武力夺取政权,在雅典建立了僭主统治,但由于它恰恰出现在梭伦改革之后、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前,因此,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在促进雅典由贵族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变
现阶段,宏观经济呈现出一种投资拉动型的经济过热。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如何控制宏观经济的过热增长,保持经济稳定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2004年,政府提出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经营范围也逐渐扩大,生产流程更加精细的同时,工作范畴也越来越精细。基于此,传统的财务会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要求会
<正>休息并非仅指停止手中的活,闭目养神或酣然入梦。休息有多种方式,因疲劳类型而不同。疲劳一般分为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三类。体力疲劳最佳的休息方式是躺着或睡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三农”发展的重点之一,并且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就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因此,本文以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取得进展,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改革却一直徘徊不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农民、农业、农村的
Breitung检验中生成序列的误差项的自相关会影响有限样本性质。本文用平稳假设下序列长期方差的一致估计量作为统计量的分母对其进行了修正。给出了修正后的统计量及其渐近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