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代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的产物,蕴涵着中华人民的智慧与汗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也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重要评价标准的当下,对非遗保护方法进行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竹编不仅是一种复杂而精细的手工技艺,也是典型的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艺术性精髓。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大众审美的转变,竹编面临着产品销售能力下降、传承人缺乏等具有非遗代表性的困境,是非遗保护研究的好案例。竹编作为一种手工技艺,符合手工艺发展的规律,笔者根据对手工艺生产形态的研究,从劳动分工这个切入点展开此次竹编保护研究课题,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本论文首先对竹编文化进行了概述,对竹编行业的现状与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而后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竹编行业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运用劳动分工理论寻找提升竹编制作效益的方法,围绕如何保护非遗竹编展开讨论。首先,对竹编文化与竹编行业进行概述,在此基础上,从竹编艺人、竹编企业、竹编工作室以及政府对竹编行业的扶持等情况进行调研与分析,而后通过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竹编行业进行利益相关者的界定、评分以及复杂网络图的分析总结出竹编行业面临的现状与困境,从而为分工视角下的竹编保护奠定基础。其次,结合竹编制作流程的调研与劳动分工理论,对竹编制作中的各技艺步骤进行初步分工,而后对竹编产业进行劳动分工研究,并根据竹编产业链要素等因素对各分工环节进行可行性分析,再结合分工前后的利益相关者网络图变化及分工后竹编原真性情况对竹编产业分工方案进行评估,得出较优策略。最后,提出手工艺分工视角下的竹编保护策略。从竹编保护、竹编发展、竹编文化传播三个大类展开,主要通过提高竹编产业效益、培养创新型传承人、促进竹乡经济发展及拓宽竹编产品销售渠道与竹编文化传播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个较为整体的竹编保护策略。从人文、技术、经济效益、人才培养、绿色发展等角度活化竹编产业,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