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之所在,所以,我们必须要对其进行切实有效的保护。本论文主要立足于对伏羲祭祀的现实情况,根据“非遗”保护的主要方针,提出问题。经过对诸方家的理论的参考、理解与分析,笔者试图从“非遗”保护过程中民间和官方的作用和各自角色入手,来探讨如何有效地达成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以挽救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文章中,笔者首先从民间祭祀伏羲的祭祀仪式入手,分析了群众对伏羲的信仰基础,论证和剖析了伏羲祭祀的民众心理;继而又从人类学的角度,对伏羲祭祀仪式当属于民间信仰还是迷信或宗教,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然后,笔者又依据田野调查的事实,论述了民众祭祀伏羲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认为群众祭祀伏羲是民众精神生活的方式。第二章中,笔者以事实为依据,并参考了研究专家们关于伏羲祭祀的历史状况的考证结果,详尽罗列了伏羲祭祀仪式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群众信仰伏羲的盛况和有关伏羲传人种的传说,运用精神分析学的方法,进行了剖析——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点。第三章中,笔者采用西方人类学者研究中国社会的结论,分析并探讨了官方势力如何对民众的信仰进行渗透、介入和干涉,最后得到了祭祀的话语权之历史事实;进而,提出如何协调官方与民间的作用。笔者认为,此乃是保护伏羲祭祀仪式流传千古的力量之源。最后,笔者又从保护“非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天水太昊伏羲祭典的现状,提出了民间与官方共同祭祀伏羲过程中存在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并试图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论证,使这些问题得到最终的解决。最后,又对此项“非遗”的保护工作目标的最终实现,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的想法。本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专业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笔者希望借此能对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