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幽门螺杆菌与龋齿发生及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uwenneng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微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的螺杆状细菌。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1]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H.pylori以来,对H.pylori的研究己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大量实验研究证实H.pylori与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以及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认为H.pylori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是胃腺癌与胃淋巴瘤的诱发因素之一。H.pylori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占成年人的30%~50%,发展中国家为40%~80%,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40%~90%,平均为59%。这使得H.pylori感染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2-5]。1989年,Krajden等[6]首次从胃炎患者的牙菌斑(1/29,3.4%)内分离出H.pylori,并推测口腔有可能是H.pylori在人体内除胃以外的重要聚集地。1993年,Ferguson DA等[7]从9位H.pylori胃炎患者的唾液(1/9,11.1%)中培养出1例具有活力的H.pylori。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口腔中H.pylori的检测,大量的研究表明患有消化性疾病的患者的牙菌斑中有H.pylori存在,其形态学、生化特性和免疫特性均与胃粘膜H.pylori相似[8-9],对同一个患者的胃内H.pylori和口腔内H.pylori进行基因分型上也发现具有显著的同源性[7,10-11]。目前有关口腔内H.pylori的研究,除了集中在其与胃内H.pylori或与胃部各种疾病的关系外,其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也成为一个研究热点。H.pylori广泛存在于健康人群和非健康人群的口腔内,是否在口腔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目前仍有争议。但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口腔H.pylori可能与多种口腔疾病的发生有关,主要包括口臭、舌炎、牙周炎、口腔烧灼综合征、口腔扁平苔藓、复发性口疮性口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12-17]。口腔内H.pylori另一个重要的致病作用可能在于口腔作为H.pylori的储存地,成为胃肠道H.pylori的重要储存库,源源不断的将H.pylori伴随唾液、食物等输送到胃肠消化道,提示口腔内的H.pylori是胃内H.pylori感染和根除后复发或者再感染的重要来源,从而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与复发。目前,口腔H.pylori与口腔疾病的相关性并不十分清楚,口腔H.pylori是否是引起胃内感染以及根除后复发、再感染的原因也尚未完全清楚,特别是缺乏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目的:1.进行口腔H.pylori与龋齿发生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检测龋齿罹患儿童口腔内H.pylori感染状况以及口腔卫生状况,探讨口腔H.pylori感染与龋齿发生和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2.进行口腔H.pylori与胃内H.pylori相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检测胃内感染者口腔内H.pylori的存在情况,进一步明确胃内H.pylori感染和口腔中H.pylori的关系。研究方法:①采用巢式PCR对某幼儿园214名3~6岁儿童(男孩124名,女孩90名)进行口腔牙菌斑的H.pylori检测,同时检查龋齿罹患情况并用Quigley-Hein法记录牙菌斑指数,从而以牙菌斑指数为评价指标对口腔卫生状况作出评价。②采用巢式PCR对451名有消化不良症状前来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进行口腔牙菌斑的H.pylori的检测,并用快速尿素酶法和组织切片染色或粘膜直接涂片镜检或PCR的方法联合检测确定其胃内感染的情况。结果:①214例幼儿园儿童中共有126人多部位取样的牙菌斑中H.pylori阳性。其中70人患有龋齿,患病率为55.56%,88例H.pylori阴性者中,仅36人患有龋齿,患病率为40.91%,口腔H.pylori的检出情况和儿童龋齿发生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46,P=0.035,OR=1.806)。此外,126个口腔H.pylori阳性儿童的平均牙菌斑指数较阴性儿童为高,口腔H.pylori的检出情况与口腔卫生状况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Z=-2.873,P=0.004)。②451名消化不良患者中共有268人口腔内H.pylori阳性,阳性率为59.42%,共有277人胃内有感染,阳性率为61.42%。其中在≤29岁组中,58名口腔H.pylori阳性者中有43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74.14%,45名阴性者中有22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48.89%,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6.939,P=0.008);30~39岁组中,94名口腔H.pylori阳性者中有58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61.70%,74名阴性者中有32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43.24%,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5.672,P=0.017);40~49岁组中,69名口腔H.pylori阳性者中有55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79.71%,41名阴性者中有21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51.22%,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9.775,P=0.002);而≥50岁组中,47名口腔H.pylori阳性者中有36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76.60%,23名阴性者中有10名胃内有感染,感染率为43.48%,两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7.517,P=0.006)。结论:①口腔牙菌斑中存在H.pylori,口腔可能是H.pylori的一个重要聚集地。②口腔H.pylori的检出情况和儿童龋齿发生相关,口腔内检出H.pylori的儿童的龋齿患病率较未检出者高。③口腔H.pylori的检出情况与口腔卫生状况相关,口腔内能检出H.pylori者的口腔卫生状况较未检出者为差。④口腔内H.pylori与胃内H.pylori关系密切,口腔H.pylori阳性者较阴性者的胃内感染率高。
其他文献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西方发达国家乳腺癌发病率高,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乳腺癌的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发病率随着
本文认为要解决当前我国以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为特征的内外均衡冲突,在短期内,应该进行人民币升值,并与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进行配合;从长期看,应该进行外汇
研究背景农民、农村及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中国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是发展至今,“三农问题”仍然是中国政府非
研究背景和目的:逼尿肌不稳定(detrusor instability,DI)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一种膀胱功能障碍,引起的病因很多,其发生机制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逼尿肌的神经调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经CT证实的大面积脑梗塞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7例,脑血管病史16例,冠心病史13例,糖尿病史17例,风湿性
丙戊酸钠是临床常用广谱抗癫 药物,对多种因素引发的惊厥、癫 都有一定的效果。口服吸收快,药物主要散布在细胞外液,多数用于服用其他抗癫 药无效的患者。但是丙戊酸钠存在一
在当代国际语境下,随着中国油画向“本土化”、“国际化”的进一步演进,把传统文化精神贯注到当代中国油画语言中是民族身份与现代精神的诉求,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本
第一次科技革命中发明的火车、轮船催生了现代旅游业,喷气式飞机使大规模的跨国跨洲旅行成为可能,旅游业的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巨大推动。20世纪后半期以来的信息数
农村中学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素质的高低关系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农村中学生的价值观是中学生对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和追求,是影响中学生决定行为目标、选择行为方式
<正>分时段预约就诊将全面推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日前起草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行动计划提出,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尽量缩短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