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生产发展和变迁,人类进入一个消费社会,消费脱离作为人类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与维持自身再生产的生产性消费的意义,成为个体进行身份建构与认同表达的重要实践手段,它反映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并构成人们的日常生活重要部分之一。此时,人们消费不再是满足自身基本生活和真实需求,而是被刺激起的虚假欲求和幸福幻想,对商品使用价值和实际功能的获取让位于对商品符号象征价值的消费和占用,即消费异化,它日益成为困扰和压抑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深刻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消费社会背景下,始终处于消费前沿的女性,更是陷入消费异化的漩涡,在消费带来的“平等”和“民主”幻想中,消费为千百年来社会对女性主体性的压抑提供释放和再塑空间。本文借助社会学中身份与认同理论,分析消费的社会意义;性别社会化如何形成女性身份认同,并左右女性通过消费来表达身份认同;以及女性是如何借助符号消费建构自我形象,表达个体层面上的自我认同与集体层面上的社会认同;在女性符码的规训下,女性消费尤为突出的身体化消费对女性身份认同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女性消费异化将女性置于消费风险隐患之中,带来女性主体价值背离等一系列危害性后果,种种迹象表明,女性消费异化造成女性新的压抑。女性消费受资本增值逻辑需要激起的消费欲望推动;消费主义观念主导;文化权力资本与商业资本的联姻——新媒介人的推波助澜,男性话语权的左右,以及女性经济地位提高等社会因素影响,同时也是劳动异化在消费领域得到补偿的结果。这种受控性消费使得女性的主体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其理性被蒙蔽,难以通过消费来表达完全真实的自我形象,也不利于女性在消费以外的社会领域实现个体的创造性与全面自由的发展。因此,为寻求女性消费异化的摆脱路径,本文进一步从消费伦理的倡导;女性社会角色的重塑;女性主体价值的重构;大众媒体的规范四个方面,引导健康、和谐、理性与人性化的女性消费体验,在构建身份和表达认同时突出女性主体性,实现个性独立,自由表达真实自我与发展真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