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孕妇PM2.5暴露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及血浆铅中介作用探讨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i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太原市孕妇孕期PM2.5暴露特征、孕妇血浆铅水平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状况,分析孕期PM2.5暴露水平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孕妇孕期血浆铅浓度探讨孕期PM2.5暴露是否可以通过影响孕期血浆铅浓度进而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相关作用机制,即血浆铅在孕期PM2.5暴露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中的中介作用。为保护孕妇和新生儿健康,进一步明确生命早期PM2.5暴露对新生儿出生体重影响的可能机制以及合理的孕期卫生保健宣教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8月~2020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山西省太原市某医院门诊办理《产期保健手册》的孕妇共363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孕妇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妊娠情况、生活方式等。调查对象在进入队列纳入研究时完成血样采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血样进行孕期血浆铅含量的测定。随访至新生儿出生,根据医院电子病历收集记录新生儿出生情况,包括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等。通过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记录调查期间太原市各监测点PM2.524小时平均浓度,并通过孕妇孕周及每位孕妇居住地所在监测点的数据估算其孕早期或孕中期PM2.5的平均暴露量。PM2.5中铅元素浓度数据来源于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期检测数据。采用Epi Data 3.1软件平行双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F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al-Wallis H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孕期PM2.5暴露浓度、PM2.5中铅浓度以及血浆铅浓度和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在相关分析基础上,运用Mplus8.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1.孕妇孕期PM2.5暴露特征363名孕妇PM2.5暴露浓度为48.22μg/m3(33.17μg/m3~72.93μg/m3)。Krusal-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季节进入队列的孕妇PM2.5暴露浓度总体分布不同(H=273.367,P<0.001),且冬季进入队列的孕妇PM2.5暴露浓度高于秋季、夏季进入队列的孕妇PM2.5暴露浓度,春季进入队列的孕妇PM2.5暴露浓度高于秋季、夏季进入队列的孕妇PM2.5暴露浓度,夏季进入队列的孕妇PM2.5暴露浓度高于秋季进入队列的孕妇PM2.5暴露浓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孕妇血浆铅浓度分布特征362名孕妇血浆铅浓度为4.15μg/l(1.90μg/l~6.44μg/l)。经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孕期的孕妇血浆铅浓度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rusal-Wallis H检验,不同季节进入队列的孕妇血浆铅浓度总体分布不同(H=14.723,P=0.002),冬季进入队列的孕妇血浆铅浓度低于秋季进入队列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母亲孕期PM2.5暴露浓度与同期PM2.5中铅浓度呈正相关(r=0.785,P<0.05)。对孕妇纳入季节分层分析发现,春季、秋季进入队列的孕妇血浆铅浓度与孕期PM2.5暴露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3,0.302,P均小于0.05),也与PM2.5中铅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332,0.279,P均<0.05);冬季进入队列的孕妇血浆铅浓度与孕期PM2.5暴露浓度呈负相关(r=-0.217,P<0.05),与PM2.5中铅浓度呈负相关(r=-0.285,P<0.05)。即孕妇血浆铅浓度与孕期PM2.5暴露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季节性。3.新生儿出生体重特征363名新生儿中,平均出生体重为3309.34 g。经方差分析,不同孕期增重的孕妇之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856,P<0.001),母亲孕期增重过度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母亲孕期增重不足与孕期增重适宜的新生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0名孕前BMI指数正常的孕妇中,孕期增重不足、增重适宜、增重过度三组之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孕期增重过度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高于孕期增重适宜、增重不足的孕妇(P<0.05)。孕妇孕期增重适宜与增重过度相比是娩出巨大儿的保护因素(RR=0.391,95%CI:0.171~0.891)。4.孕期血浆铅浓度在PM2.5暴露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的中介作用分析经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363名孕妇孕期PM2.5暴露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r=-0.073,P=0.166),对新生儿性别分层发现,新生女婴的母亲孕期PM2.5暴露浓度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164,P<0.05)。经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尚未发现新生女婴的母亲孕期PM2.5暴露浓度与母亲血浆铅浓度存在相关性(r=-0.056,P=0.457),对孕妇进入队列时纳入的季节分组时发现,纳入季节为秋季时,新生女婴母亲的孕期血浆铅浓度与孕期PM2.5暴露浓度呈正相关(r=0.326,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也提示,孕期PM2.5浓度是纳入季节为秋季的新生女婴母亲血浆铅浓度的危险因素(β=0.008,P<0.05)。构建以孕期PM2.5暴露浓度为自变量,孕妇血浆铅浓度为中介变量,新生女婴出生体重为因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模型拟合良好:χ2=11.577,df=3,χ22/df=0.009,RMSEA=0.000,CFI=1.000,TLI=1.000,SRMR=0.000。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孕期PM2.5暴露浓度与新生女婴出生体重之间存在直接效应(P<0.05),尚未发现孕妇血浆铅浓度在孕期PM2.5暴露与新生女婴出生体重间存在中介作用(P>0.05)。结论:1.太原市孕妇孕期PM2.5暴露浓度与血浆铅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2.太原市孕妇孕期PM2.5暴露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上存在性别特征,对女婴的出生体重有直接效应,孕期PM2.5暴露水平越高,女婴的出生体重越低。尚未发现孕妇血浆铅浓度在PM2.5暴露浓度与新生女婴出生体重之间的中介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pipeline栓塞器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对于治疗未破裂颅内夹层动脉瘤(IDA)的安全有效性,分析治疗IDA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治疗IDA完全栓塞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和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中心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受PED或SAC治疗的167例未破裂ID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这16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然后对患者的信息如性别、年龄
目的:多项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有效调节血脂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的风险,现已被各个指南强烈推荐用于CVD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但不同的他汀药物存在不同的药理学特性。不同种类的他汀药物调脂效果是否不同,仍存在争议,且直接比较的证据很少,也不一致。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Meta分析对不同他汀类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合并
目的:观察运动对偏头痛大鼠头痛发作的影响,并观察其对大鼠血清中降钙素原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通过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测定大鼠血清中CGRP、TNF-α、IL-1β的水平,以探讨运动对偏头痛发作的影响,及有效缓解偏头痛发作程度的运动强度,运动影响偏头痛发作的潜在机制,为临床防治偏头痛的发作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只体重在2
目的:分析2010年至2018年在真实世界中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与单一阿司匹林治疗对轻型非心源性卒中患者(NIHSS≤5分)院内临床结局的影响,比较两组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描述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省3家三级甲等医院收住的发病72h内的轻型非心源性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队列研究。根据意向治疗原则对入院后患者接受的不同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分组
目的:痉挛是脑卒中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会影响患者的康复,限制个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筋膜释放技术(myofascial release,MFR)是一种针对深部肌肉筋膜的手动治疗方法,治疗师通过用手指、指关节或肘部或其他工具对受限筋膜的特定区域进行低负荷、长时间的操作,旨在恢复正常的结缔组织结构和生理滑行特性,进而减少粘连,降低肌肉张力,改善运动能力。本研究拟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究筋膜释放技术联合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癫痫患者在妊娠期间癫痫发作频率变化、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及妊娠结局、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喂养方式等,为癫痫女性的妊娠期及哺乳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妊娠合并癫痫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61例患者,分析其年龄、孕周分布、口服抗癫痫药物的种类与胎儿畸形的关系、近年来癫痫发作频率变化、抗癫痫药物使用率的变化、分娩方式的变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是颅内静脉系统一种相对罕见的临床疾病,尽管发病率低,但由于病因复杂及缺乏特定的临床症状,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导致部分未能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近年来,影像学技术尤其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广泛应用使CVST的确诊率有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及微血管的变化特点,并分析神经节细胞层(GCL)厚度、血管密度(VD)、灌注密度(PD)及中心凹无血管区(FAZ)与帕金森病病程、Hoehn-Yahr(H-Y)分级及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PD患者20例(40只眼)作为帕金森病组,以及与之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关节腔联合肩周注射治疗偏瘫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7年10月至2020年8月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例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118例偏瘫肩痛患者病例,按注射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单纯关节腔注射组(A组,43例)、关节腔联合肩周注射组(B组,75例),其中B组分为3个亚组:关节腔联合肩峰下滑囊注射组(B1组,30例)、关节腔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鞘注射组(B2组,24例)及关节腔联合喙突
目的:通过动静态平衡仪定量分析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双下肢的平衡功能,并与健康人对比,为制定临床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2018年12月-2021年3月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转入康复医学科、未经我科康复训练、病灶为单侧、病程在2个月内的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按照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相匹配的正常人20例作为对照组。借助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