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疗效与术后出血风险的分析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内镜下套扎术是预防和治疗部分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出血的一线方法。然而,不同患者类型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另外,内镜下套扎术术后仍存在再出血的风险,其相关的危险因素也需要进行探索。本研究拟分析影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后疗效及(再)出血的相关因素,为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个体化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期降低治疗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于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行EVL治疗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相关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数据: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其他原因等)、肝性脑病分级等,实验室相关检查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氨酰基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γ-GGT)、白蛋白(albumin,Alb)、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ratio,INR)、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结合胆红素(combined bilirubin,CB)等。CT影像学检查包括门静脉宽度、脾脏大小、腹水分度。其他治疗措施(脾切除、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联合胃静脉曲张套扎)等。对于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对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则以中位数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n(%)]表示,根据变量特点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临床相关因素与结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共接受311次EVL治疗。在随访周期内,其中185例患者接受1次EVL治疗,43例接受2次EVL治疗,12例接受3次,1例最终接受4次治疗。对所有患者套扎治疗前的肝功能储备行Child-Pugh分级,其中A、B、C级分别为142例(45.7%)、115例(37.0%)及54例(17.4%)。71例患者(22.8%)进行静脉套扎后使用了β受体阻滞剂口服联合治疗。35例(11.3%)患者行EVL治疗前有脾切除史。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的期间,43例(13.8%)还一并行胃底静脉曲张套扎治疗。244例(78.5%)单纯行套扎术,8例(2.6%)同时行食管静脉硬化剂注射术,有59例(19.0%)同时行胃曲张静脉组织胶闭塞术。随访中有52例(16.7%)患者出现治疗后(再)出血,大部分患者均未出现(再)出血的情况(259例,83.3%)。我们对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出血组脾切除比例高于未出血组(19.2%vs.9.7%,P=0.046),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因素均未见差异。对所有病例曲张的食管静脉行Grade分级,大部分(270例,86.8%)为重度,只有少部分(20例,6.4%)为中度。252例患者未发现有血栓形成,59例有血栓(19.0%)。镜下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为39例(12.5%)。对随访中出血组和未出血组镜下指标进行比较,存在红色征、血栓形成及活动性出血,两组间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9、0.006和0.040)。对静脉套扎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脾切除(OR=0.449,95%CI 0.201-1.002,P=0.051)和血小板计数高(OR=0.997,95%CI 0.993-1.000,P=0.072)在能够减少套扎后(再)出血的分析中P值接近0.05,但均未达到<0.05。血栓形成(OR=2.510,95%CI 1.288-4.890,P=0.007)和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OR=2.213,95%CI 1.022-4.792,P=0.044)则是套扎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似结果:血栓形成(OR=2.364,95%CI1.196-4.676,P=0.013),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OR=2.265,95%CI 1.021-5.021,P=0.044)。对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后静脉曲张分级缓解的临床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结果显示:活动性出血(OR=4.888,95%CI 1.677-14.252,P=0.004)和门脉高压性胃病(OR=0.368,95%CI 0.180-0.753,P=0.006)都表现出与静脉曲张分级缓解比较强的关联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则发现:活动性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仍为静脉曲张分级缓解的显著影响因素。以二级预防作为参照,一级预防(OR=2.815,95%CI 1.086-7.296,P=0.033)更加能够获得后续静脉曲张缓解,说明早期行静脉套扎更有利于静脉曲张的缓解。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发热、胸骨后疼痛、吞咽梗阻感、恶心及腹痛不适等。在311例手术中,出现发热为28例(9.0%),胸骨后疼痛为29例(9.3%),吞咽梗阻感有55例(17.7%),恶心、腹痛发生率分别为6.4%及2.9%。吞咽梗阻感发生率最高,接近20%,其次为胸骨后疼痛不适、发热。EVL术后不良反应多为治疗后24-72h出现,且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在给予密切观察及对症处理后绝大部分可缓解消失。结论:EVL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一级预防、急性出血和二级预防中均体现相近的预防后续(再)出血的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可控。血栓形成和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是EVL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能够增加后续出血的风险,脾切除和血小板计数高可能是EVL后(再)出血的保护因素。活动性出血和门脉高压性胃病为静脉曲张缓解的显著影响因素。对比二级预防,患者采取一级预防更有利于获得静脉曲张缓解。因此,推荐患者早期行静脉套扎,以获得静脉曲张缓解。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甘肃省2009-2015年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分布特点及病原流行特征;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揭示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及病原的流行规律,探索适用于甘肃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的预测方法,为完善症候群监测技术平台、提高传染病预测预警能力、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甘肃省十三家哨点监测医院开展的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病例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性研
目的:构建基于多模态MRI图像的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模型,评估不同模型对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1.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为肝纤维化,并行肝脏3.0T MRI检查的患者224例,肝纤维化分期S0期7例,S1期107例,S2期62例,S3期29例,S4期19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MRI图像肝右叶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采用双样本t检验、LASSO、Spearman相
目的:探讨不同非侵入性方法在肝硬化高风险静脉曲张(high-risk varices,HRV)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就诊的10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two-dimensional shear wave elastography,2D-SWE)测量脾脏硬度(spleen stiffness,SS)、肝脏硬度(live
目的: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作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常见局部并发症,在AP的病程中出现较晚,临床上极易漏诊或忽视。目前,关于AP并发PPC独立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且很少利用相关危险因素对AP并发PPC的可能性进行有效预测。本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探究AP后并发PPC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利用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对并发PPC的可能性
目的:研究结直肠息肉(Colorectal polyps,CP)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为CP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的1210例CP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描述性分析基本信息、实验室检查、结肠镜下表现、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粪便潜血、治疗方式、伴随疾病等相关
目的:分析近2.5年兰大一院内镜下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的住院患者的资料,探讨该RE人群的发病特点、与RE严重程度相关的影响因素、RE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为RE的防治提供综合性的依据和思路。方法:1.对兰大一院2018-1-1至2020-6-30由胃镜诊断为RE的634例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将
目的:探讨DDR1a(盘状结构域受体1a)对实验性结肠炎小鼠体内Th17/Treg平衡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中选用野生Balb/c小鼠和DDR1a+/-Balb/c小鼠(6-8周龄,20±2g),小鼠共分为4组(每组各7只小鼠):野生小鼠正常对照组(即WT+CON),野生小鼠造模组(即WT+DSS),DDR1a+/-小鼠对照组(即DDR1a+/-+CON),DDR1a+/-小鼠造模组(即D
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状况,探讨该人群的生活、行为习惯、生理生化指标及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冠心病发病的影响,为制定该人群冠心病的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金川集团有限公司全体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于2011年6月-2013年12月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习惯、职业史、既往疾病史、家族疾病史和生理生化等指标的基线数据,随后进行两年的追踪随访。作为前瞻性队列
额济纳绿洲位于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下游,为典型的内陆河尾闾绿洲,该区地处北温带干旱荒漠区,其气候属于极端干旱的大陆性气候。近几十年来,随着上中游绿洲的过度开发,下游绿洲植被退化、物种减少、绿洲萎缩、下垫面性质改变,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研究额济纳绿洲时空变化过程并分析其驱动机制,对绿洲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利用高分辨率卫星相片(1963年,1968年,1980年)、
目的:探讨代表左心室激动时间延迟的类本位曲折间期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反应性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者优选合适CRT置入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住的80例成功置入CRT的心衰患者,收集患者基线资料、体表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指标,根据术后6个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