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律异相》譬喻文学之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et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自东汉开始传入我国,逐渐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最终成为中国文化的主体之一,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佛经的大量传译,让中国文学在情节的运用、故事的类型、文体的创新和题材的扩大上有了新的视野。在变文、禅诗、宝卷、小说中许多故事的取材或情节运用皆取自佛经。佛经的传入与汉译,是魏晋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体裁、新的主题、新的意境和新的文体,不仅滋润了中国文学的内容与题材,更扩大了中国的语言词汇。譬喻是佛陀说法常用的方式之一,譬喻文学,有如佛教森林里最美丽的花丛,当人着迷于姹紫嫣红的缤纷时,已不自觉的走入更深的林中。本论文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故事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七个部分,绪论主要讲什么是譬喻文学,介绍汉译譬喻类佛典及其研究情况,归纳国内外对《经律异相》的研究情况,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动机、目的、方法与意义。第一章:《经律异相》概述,分析书目的含义,介绍其辑集者——宝唱的生平著述。探讨其辑成与流布,以及后世对《经律异相》的定位、研究与评价。归纳《经律异相》的结构特征、十二分教特征及现代文类的特征。第二章:《经律异相》与“因缘”,从教义和文学两方面来谈什么是因缘,分类例举《经律异相》中的因缘喻,归纳“因缘”故事的叙事特征。第三章:《经律异相》与“本生”。介绍佛本生及其形态与特点,分类例举《经律异相》中的本生,最后得出结论“本生”文学是佛教文学的典范。第四章:《经律异相》中的譬喻。从佛教譬喻文学的兴起谈譬喻部、譬喻师、譬喻经等。以及“譬喻”对“因缘”、“本生”、“本事”、“记说”的统摄。探讨《经律异相》与佛教比喻文学。概括《经律异相》譬喻的叙事特征。第五章:主要从小乘思想和大乘思想,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以及性别与身份的角度谈《经律异相》譬喻文学的内涵与意蕴。结语部分:总结《经律异相》譬喻文学的特色、成就与价值。
其他文献
本文从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一群被称之为“美女作家”的青年作家于新世纪以来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提升着手,从市场、体制和艺术等方面探究她们提升的原因,并将她们的写作置于我国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应当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使数学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
<正> 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新课改的一大难点。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是百病缠身,枯燥无味。探其根源,可归结为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不到位:重语文的工具性轻语文的人文性;重封闭性的
乌梅丸被视为治疗厥阴病的经方,其清热温寒的组方特点在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诸症如胸痹、失眠、黄疸等均有良效。临床中,结合患者症、脉、舌的特点,认准厥阴病寒热错杂病机,辨
田锡,生于五代,主要活跃于太宗、真宗朝,是北宋初年政坛和文坛的重要人物。在政治上,其清鲠直谏,为世人所敬仰;在文学上,其著述颇丰,洗涤文坛浮靡之气。他的诗歌创作内涵丰厚,风格多样
升降散原为治疗温疫而设,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尤其是治疗一些慢性病取得良好效果。此方应用始终离不开气机失调、邪热内郁这一关键病机。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用升降散
便秘常并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其发病原因归纳起来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等。《圣济总录&#183;卷第九十七&#183;大便秘涩》指出:"大便秘涩,盖非一证,皆荣卫不
刘醒龙是中国当代文坛新现实主义、新乡土小说的代表性作家。他始终关注着乡村的变化,着眼于底层人民的现实生活;他从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积淀与现实出发,运用城乡二元视角,在二者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后面三个部分分为三章九节。绪论共两节,第一节阐述研究对象和选题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包括《傅子》、《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搜神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气功所致分裂样障碍和反应性分裂样障碍的临床特点,有利于这两种精神障碍今后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20年住院治疗的26例气功所致分裂样障碍(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