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B与REV共感染DF-1细胞对病毒复制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 :华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一种由禽白血病病毒(ALV)引起禽类发生恶性或良性肿瘤的疾病,主要可引起鸡生产性能下降、免疫抑制、产生肿瘤和引起病鸡死亡。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ticuloendotheliosis,RE)是由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引起的传染性肿瘤性疾病,主要以引起禽类发生肿瘤和免疫抑制为特征。AL和RE都是生产上常见的家禽肿瘤性疾病,经常呈ALV/A/B/J和REV混合性感染且难以鉴别诊断。ALV和REV都属于反转录病毒,均可诱导宿主产生免疫抑制。本研究拟ALV-B和REV分别单一感染以及共感染DF-1细胞为体外研究模型,比较和分析单一感染组与共感染组在在细胞水平上病毒滴度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水平,为研究其共感染条件下宿主对这两种病毒的免疫应答机制打下基础。本研究首先从细胞接种密度、细胞培养血清浓度、培养基、添加抗生素浓度这四个方面采用单因素法经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来优化DF-1细胞培养条件。筛选出6×105个细胞/m L为接种密度、含7.5%FBS的DMEM高糖培养基、添加0.5%浓度为100,000 U/m L的青链霉素混合液作为体外共感染试验时DF-1细胞的培养条件。为了研究ALV-B与REV的体外共感染特点,本研究通过分别检测ALV-B与REV单一感染组及共感染组中ALV-B、REV、IL-1β、IL-2、IL-6、IFN-α、IFN-β和IFN-γRNA转录水平的变化情况,采用相对定量法常用的2-ΔΔCt法进行分析,比较和分析单一感染组与共感染组在RNA水平、病毒复制水平以及相关免疫因子的变化水平。结果显示,在病毒感染的72 h里,共感染组的ALV-B与REV m RNA转录水平均极显著高于ALV-B和REV单一感染组(P<0.01),提示ALV-B与REV存在互相促进病毒复制的现象,即这两种病毒在DF-1细胞之间可能有协同感染。与对照组相比,单感染REV对DF-1细胞的IL-2、IFN-α、IFN-β和IFN-γ的表达水平影响相对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IL-6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除在24 h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组外,其他时间无明显变化(P>0.05)。在病毒感染的72 h内,ALV-B组的IL-1β、IL-2、IL-6、IFN-α、IFN-β、IFN-γ这6种细胞因子的表达量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和REV单感染组。共感染组除IL-1β无明显变化外,IL-2、IL-6、IFN-α、IFN-β、IFN-γ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和REV单感染组,共感染组IL-1β和IL-2时的表达量显著低于ALV-B单感染组,IL-6在感染48 h后、IFN-α在感染24 h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ALV-B和REV单感染组(P<0.05),表示ALV-B和REV共感染可以抑制IL-1和IL-2的表达,对IL-6和IFN-α的表达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ALV-B与REV在DF-1细胞上具有协同感染性,ALV-B单一感染组和ALV-B与REV共感染对IL-1β、IL-2、IL-6、IFN-α、IFN-β、IFN-γ这6种细胞因子的影响大于REV单一感染组;ALV-B与REV共感染可以促进DF-1细胞IL-6和IFN-α的表达,而对IL-1β和IL-2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是危害人类和动物健康的重要人畜共患致病菌,常引起人类的腹泻性肠炎、食物中毒、消化道感染等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jejuni)和结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coli)。家禽尤其是鸡是弯曲杆菌最重要的传染源和储存库,病原菌可以通过被其污染的鸡肉产品以及牛奶、食品、水等交叉污染物传播,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为了
猪的病毒性传染病是猪病中爆发快而多的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流行广,多呈混合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和繁殖障碍等临床症状,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2型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猪、牛、羊等70多种偶蹄动物。该病具有传播途径多、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往往在发病地区大规模流行,导致畜牧产品质量严重下降,严重影响当地畜牧行业的发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CIAPIN1(cytokine-induced apoptosis inhibitor 1)是近期已被证实的新近抗凋亡分子,广泛表达于机体各组织内,参与了肝脏组织造血、抗癌药物耐药性调控、癌症的发生发展及组织细胞抗凋亡的过程。已有研究表明,CIAPIN1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组织内,并可作为效应分子,参与了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狂犬病病毒是一种高致死性的神经侵袭性病毒,能引起多种神经性功能障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种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该亚型禽流感病毒于1994年在我国大陆鸡群中首次分离得到,随后该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与其他病原体共同感染家禽可以导致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影响我国养禽业发展。后来有研究也证实了人类也能感染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并且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爆发关系密切,防控该病在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疫苗防控是防治该病主要途径之一。
鸽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近年来可引起鸽严重发病死亡的病毒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病原为鸽Ⅰ型副黏病毒(Pigen Paramyxovirus typeⅠ,PPMV-1),属于基因Ⅵ型新城疫病毒,又称鸽新城疫病毒。PPMV-1的进化速率较快,目前该毒株的传播并未持续扩大,而是维持一定种群内部的不断演变。因此对广东省鸽场的鸽新城疫病毒的传播进行监测,了解
H6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范围非常广,在北美洲和亚洲鸟群中普遍存在,也是我国南方地区家禽和水禽常见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之一。我国自2000年以来在家禽中已有分离到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报道,其流行和传播呈上升趋势,导致H6亚型禽流感病毒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发生交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与此同时,大量使用疫苗或药物预防禽流感病毒在禽类中发生并传播以及病毒存活环境的变化,均可能导致病毒发生基因突变。从而改变其生
在畜牧生产中,抗生素常常被用于治疗和预防动物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促进动物生长等,随之而来的是细菌的耐药性和抗生素被大量滥用等问题。因此,畜牧生产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养猪业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情况仍较普遍,这使得猪源大肠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猪源大肠杆菌已成为重要的耐药细菌贮存库,这些耐药菌株有可能通过污染的环境、动物之间的直接接触或食物等在养殖场内传播。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引
本论文研究了不同比例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及添加氨基酸和植酸酶对花鲈幼鱼(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体成分、水质理化指标及水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在花鲈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综合评价其改善水体环境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如下:1.饲料中不同比例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及添加氨基酸和植酸酶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试验用花鲈400尾,初始鱼重为(13.00±0.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禽类的某些细胞恶性增生的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近几年,AL宿主范围有不断扩大趋势,从最初的白羽肉鸡扩散到蛋鸡和地方品系鸡,甚至还感染野生鸟类、水禽等。国内对珍禽感染禽白血病的相关报道很少;广东省历来有规模化养殖珍禽的传统,但未进行过珍禽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情况的系统性调查。本研究拟对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