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广泛,在不同的语境中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用法,其中有一些是汉语独有的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对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而言,理解掌握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是汉语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之一。本文将现代汉语常用的疑问代词“哪”作为分析对象,留学生使用疑问代词“哪”非疑问中的反问用法的偏误为本文的重点研究部分。结合留学生使用“哪+X”反问句的偏误语料,本文具体整理分析“哪+X”反问句的典型偏误,为相关教材及课堂教学提出建议。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在疑问代词“哪”的非疑问用法研究基础上,结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中有关“哪”的有效语料,将“哪”的疑问用法和非疑问用法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及简单描写。由于“哪”相关反问句的频率分布较高,确定其为本文的重点研究对象。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哪”相关反问句的话语功能及句法表现形式,本文以“哪+X”为主要研究对象。“哪+X”反问句自身的否定意义较强,具有自足性,借助于上下文语境提供的相关背景信息,“哪+X”反问句的否定义更为强化。“哪+X”反问句通常还能够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一般为“无奈、不满、感慨”等。“哪+X”反问句的句法表现形式主要为“哪+NP”,“哪+AP”,“哪+VP”。这三种句法表现形式中的疑问代词“哪”大多失去了原有的“空间性”,一般用以否定其后的谓语部分。第三部分,通过整理分类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哪+X”反问句,从有效语料中发现归纳典型偏误,如“哪+有”。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补充“哪有······的”偏误语料并分析描述其偏误原因。同时,结合第二部分常见句法表现形式“哪+AP”,发现留学生偏误语料中鲜有该句法表现形式,也引发了“哪”类反问句的教学思考。第四部分,结合教学大纲,考察《汉语口语速成》及《会通汉语》系列教材中反问句的编排分布情况,作出简要分析。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留学生主要偏误,尝试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根据有无明显标记以及对语境提示的依赖程度,将“哪+X”反问句分为独立型反问句和语境依赖型反问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建议。第五部分,对全文研究分析进行总结,并反思研究不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