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话语分析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最早由批评语言学发展而来,是现代语言学一个比较年轻的分支。其主要目的和任务在于,从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角度考察话语中隐含的服务于社会权力的意识形态,并揭示存在于语言、权力及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过去的近四十年里,语言学家在研究批评话语分析时,更加倾向于媒体新闻、政府公文等相关语篇的研究,而文学语篇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为依据和分析工具,以费尔克劳夫的三维分析模式为方法,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余国藩英译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话语权势,并拟解答下列研究问题:1)孙悟空的权力是如何在话语中产生并得到维护的?2)孙悟空的话语权力有何特点?3)孙悟空的话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意识形态?《西游记》是我国古典神魔小说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作者在向我们展示一个等级森严的神魔世界的同时,又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人物,就是孙悟空。作为小说的核心人物,他嫉恶如仇。在等级森严的神魔世界中,他酷爱权力,在藐视权威的同时,却又懂得曲意逢迎、夺权谋利。语言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能够有效地传递权力与思想。本研究按社会地位的不同,将孙悟空的话语对象分为三类:社会地位高于他的,社会地位等同于他的,和社会地位低于他的。其中,社会地位高于他的人,以菩提老祖及东海龙王为例;社会地位同等的人,以八戒和高家庄高老为例;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以黑熊怪和猪妖猪刚鬣为例。本研究以悟空与上述人物的对话为语料,从及物性、语气和情态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揭示话语中的权力及隐藏的意识形态。研究结果显示,在与不同地位的人交谈时,悟空采用不同的策略来产生并维护他的权力。1)在及物性方面:在与高地位者的话语中,物质过程、心理过程以及关系过程出现最多,用于解释说明、提供信息和表示臣服,取悦对方;在与同等地位者的话语中,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出现次数最多,用于提供信息、给以建议以及自我身份的确认;在与低地位者的话语中,物质过程与关系过程主要用于下达命令、安排或施威,其中关系过程主要用来定位自己的身份,以体现自己的权力与地位。2)在语气方面:在与高地位者的话语中,陈述句主要用于回答被提问的问题,以提供信息;感叹句主要用于祝福对方以及赞扬对方的强大与尊贵;祈使句用于提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与同等地位者的话语中,主要涉及陈述句和祈使句,有时为了得到具体信息,疑问句也会有所涉及。在与低地位者的话语中,悟空使用了大量的祈使句,并且倾向于在祈使句后面加一个陈述句,用于表述与违抗命令相应的惩罚以及遵从命令得到的恩施。3)在情态方面:在与高地位者的话语中,情态数量偏多,情态值偏低,高情态值情态主要用于悟空自身,以表明其肯定的态度与意愿;中低情态值情态用于表明其对所述内容的不确定性,以传递自己的服从意识,这在其他两类话语中,很少出现。在与同等地位者的话语中,情态数量偏多,情态值偏低,用于表明自己的尊贵与礼貌,以获得对方的认可。在与低地位者的话语中,悟空极少使用情态,因为其态度很明确,只有少数中值情态得到使用,以表明在遵从悟空的命令时,可能会得到的恩赐。研究表明,通过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对小说的语言及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本研究在系统功能语法的理论依据上,以传统古典小说为语料,是批评话语分析用于中国传统文学译本的一次有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