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幼胚中印迹基因的发掘及单倍体诱导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食品、燃料和饲料工业的主要原料。我国97%以上的玉米播种面积使用的是杂交种。杂交种的性状是由亲本双方的等位基因共同决定的。理论上,等位基因来自于父母本双方的表达量应为1:1或1:2(胚乳)。研究发现,来源于亲本双方的等位基因在杂种后代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表达量的偏差,基因印迹现象(Gene Imprinting)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基因表达量偏差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玉米胚乳中,在胚中是否存在类似的基因印迹现象还存在争论。另一方面,玉米杂交育种的关键在于快速获得性状优良且稳定的纯系亲本。传统育种过程中,自交系的选育周期长、效率低,无法适应当今育种产业化的激烈竞争要求。基于单倍体诱导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纯合快等优势,可以快速获得DH系,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尽管单倍体育种技术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但是对诱导系的诱导机理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基于上述两方面问题,本研究利用激光切割和手工剥取两种方法对于B73和Mo17两个自交系正反交授粉后的幼胚进行了高通量RNA测序,分析了等位基因在不同胚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及基因印迹的现象。另外,我们借助细胞学、花粉单核测序等技术,比较了单倍体诱导系和自交系的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差异性,探讨了单倍体诱导系的诱导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我们手工剥离了 B73和Mo17正反交授粉后5、7、9、11、13天的幼胚,并进行了高通量RNA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共检测到953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6020个基因是不受杂交方向影响的,对这6020个基因的功能分析表明,授粉后5-13天的幼胚中高表达的基因功能依次为:水分响应,转录调控,能量合成,营养物质储存和淀粉积累。通过对早期玉米幼胚中基因的共表达分析,揭示了在玉米早期幼胚发育过程中的基因时序性激活过程,加深了我们对玉米幼胚中基因的表达模式的理解。2)通过分析父母本来源的基因表达差异,我们在授粉后5-13天的玉米幼胚中检测到64个印迹基因,其中,授粉后5天的胚中检测到的印迹基因数目最多,达57个。同时,在64个基因中,有20个基因在至少连续两个时间点表现为印迹。进一步借助激光切割的方法分离了授粉后3天和5天的幼胚,共检测到41个印迹基因,其中,在授粉后3天的胚中印迹基因的数目为32个,授粉后5天胚为16个。两种幼胚分离方法的结果均显示了胚发育时期越早,印迹基因数目越多的趋势。3)为了进一步分析印迹基因与籽粒发育的关系,我们随机挑选了 6个印迹基因进行了原位杂交实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胚中相对表达量较高,且表达部位多集中在胚顶端。在对4个印迹基因突变体的表型分析发现,其中2个突变体的自交胚均变小,所以我们推测在胚中鉴定到的印迹基因很有可能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4)通过对单倍体诱导系CAU5自交和杂交后代的表型分析发现,CAU5作为母本时果穗结实正常,作为父本时果穗会出现10%左右的败育籽粒,在自交果穗中,超过50%的籽粒发生败育。因此我们推测单倍体诱导系花粉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了异常。5)TTC染色实验表明自交系B73、京24和齐319的成熟花粉中,高活力花粉和中活力花粉所占比例高,均在40%左右。而在单倍体诱导系CAU5、CAUHOI和CAUB73中,低活力花粉(30%)和中活力花粉(20%)以及没有活力的花粉(25%)所占比例很高,且高活力花粉(8%)占比远低于自交系。通过不同授粉间隔对诱导系和自交系花粉竞争力的试验发现,单倍体诱导系的花粉竞争力远不如自交系。6)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单倍体诱导系CAU5、CAUHOI和自交系齐319的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减数分裂的终变期(N=4585),中期I(N=4286),后期I(N=3983),二分体时期(N=2429)染色体异常行为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发现,诱导系和自交系出现异常比例最高的时期均为后期I,诱导系为0.91%,自交系为0.07%,两者的异常比例均极低且差异不显著。所以推测单倍体诱导系与自交系花粉在减数分裂时期不存在明显差异。7)利用单核花粉测序技术对单倍体诱导系花粉四分体和成熟花粉时期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诱导系的三核期花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染色体片段化现象。其中,CAUB73花粉出现染色体片段化的比例为26.9%,CAU5为27.3%,CHOI3为8.75%,而自交系中出现的比例普遍较低,B73为6%,昌7-2为4.5%。我们推测,诱导系中较大范围的染色体片段化现象可能是诱导系具有诱导能力的直接原因。8)利用两份转基因系HiIIA×BCENH3(coix+maize)-GFP和B73CENH3-YFP,及其对应的非转基因材料分别与高诱导率诱导系CAU5和低诱导率诱导系CAUHOI杂交组配群体中群体进行诱导率的比较。结果表明,低代群体中,材料背景对于诱导系诱导率的影响较大,而随着进一步的回交和自交,拼接的CENH3的转基因对诱导率的提高有显著作用。本研究分析了玉米幼胚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模式,进一步确证了玉米幼胚中的基因印迹现象,为揭示玉米胚中基因表达与籽粒发育的关系奠定了初步基础。同时,探讨了玉米诱导系的诱导机理,为选育更高诱导率的单倍体诱导系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光照是乌龙茶采后加工过程中最早接收到的外源信号因子,并且日光萎凋是保证乌龙茶优良风味品质形成不可缺少的过程。逆境胁迫下,植物自身可以迅速启动自我保护机制以适应和提高抗逆能力,并在转录水平上产生调控应答从而引起丰富的初、次生代谢反应及中间和末端产物积累。本研究以铁观音为供试材料,从生理水平研究分析乌龙茶光萎凋过程中与光响应和逆境相关指标变化以及亚细胞结构观察;通过转录组学分别分析乌龙茶采后无光萎凋与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现一体化教学与项目教学的关键,"双师素质"不是单一的叠加,而是一种集成、融合。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是职业教育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突出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与思考,切实提高中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力求培
学位
学位
学位
农业起源与扩散的历史,及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前沿科学问题。黄土高原西部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中心之一,具有悠久的新石器文化历史和完备的历史文化发展序列,分布着大量的新石器和历史时期文化遗址,是研究早期作物起源和驯化历史及其利用策略的理想区域。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植物考古研究在中国的繁荣发展,黄土高原西部地区的植物考古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已开展的研
引言在临床工作中,肾脏肿瘤与膀胱肿瘤属于比较常见的肿瘤类型。尽管肾脏肿癌与膀胱肿瘤的发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但是经综合治疗后肾脏肿癌与膀胱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还是能有所提高。临床上新技术及新治疗手段的应用可以使部分泌尿系肿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规的手术治疗被推荐用于治疗局限性肾癌患者亦或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患者。同时规范的辅助治疗有利于术后患者的预后。分子靶向药物是目前辅助治疗中的明星药物,
学位
DNA甲基化是一种非常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标记,在生物体调控基因组结构、基因表达、基因组印记、副突变和染色体失活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植物与动物中,DNA的甲基化水平由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协同调控。拟南芥DNA甲基化是由RNA介导的DNA甲基化(RdDM)通路建立,DNA甲基化的维持需要MET1、CMT3、DRM2和CMT2甲基转移酶催化完成。拟南芥甲基化胞嘧啶5mC的主动去除是由以REP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