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跨境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蓬勃发展,参与高等教育国际流动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参与国际流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第二校园经历”便是其中之一。“第二校园经历”特指跨国(境)校际交流,是高校学生拥有短期国(境)外学习经历的统称,主要指学生在本校就读期间,借助校际合作平台,在规定的时间内前往“第二校园”进行学习交流,在第二校园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再回到本校继续学业的过程。学生获得第二校园经历常见的形式有:官方校际交流与合作协定、联合培养、交换生、暑期学校、科研合作项目、短期访学、参与国际教育组织的活动等。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从学生本人的角度出发,研究大学生第二校园经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拥有第二校园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深度访谈,获取学生本人在第二校园的经历和体验,并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从学生对其体验的描述中提取重要的陈述,将这些重要陈述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析取出产生的意义。再将已析取的意义分解,形成若干个主题,组成主题串,对这些主题串进行整合分析,形成一个详尽无遗的描述,而这一详尽无遗的描述便是大学生第二校园经历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的本质的一种尽可能清晰的描述。研究发现,学生在第二校园发生的变化更多地内化到了学生个人的认知和情感的变化上:在认知方面: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逻辑、推理、分析、综合、批判性思维等思维能力提高明显,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得到进步,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更加关注在学习中获得进步的过程;注重研究方法的学习、应用和实践。在情感方面:学生的世界观发生变化,通过感受文化差异,观察事物的角度发生变化,接受多元文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意识、权利平等意识和性别平等意识变强,初具国际视野;学生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对自我、对社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获得了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相对明确的认知或规划,对社会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从社会角度更注重利他行为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和对文化多样性的体认变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祖国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热爱;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更加强调实用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