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加快了生产要素间的跨区域流动,行政边界日益模糊、行政壁垒渐被打破等发展趋势促使临界地区成为要素流通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优化临界地区资源要素配置对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都市圈位于区域一体化体系中的第一层级[1],是驱动和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实践中都市圈中心城市也涌现与毗邻城市间加强同城化、一体化建设的共识,都市圈临界地区的战略地位逐渐从原先单个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51908114)研究成果之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加快了生产要素间的跨区域流动,行政边界日益模糊、行政壁垒渐被打破等发展趋势促使临界地区成为要素流通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优化临界地区资源要素配置对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都市圈位于区域一体化体系中的第一层级[1],是驱动和加快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单元,实践中都市圈中心城市也涌现与毗邻城市间加强同城化、一体化建设的共识,都市圈临界地区的战略地位逐渐从原先单个城市发展的“边缘区”向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沿区”转变。在这种背景下,都市圈临界地区成为了中心城市主导产业不断向外围扩散的首选之地,且随着产业类型、数量不断丰富和增加,产业空间建设规模也随之日益扩大并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趋势,进而形成临界产业空间这一特殊功能区。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临界产业空间的研究多关注市县层面、发展维度的研究,如研究临界产业集群发展、省际边界协调发展、跨界空间治理模式等,而从城镇、园区层面,面向空间维度关注临界产业空间的空间组织特征、空间组织模式、空间演变规律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都市圈临界产业空间组织的空间特征,总结临界地区产业空间组织模式,探讨临界地区产业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提出临界地区产业空间组织优化策略和规划支撑建议,以期在丰富都市圈临界地区产业空间研究视角的同时为相关临界地区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借鉴。南京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最早开始探索都市圈建设的城市之一,南京都市圈更是我国第一个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都市圈,也是少数的跨省都市圈,以南京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都市圈范围内临界产业空间组织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与毗邻城市间临界产业空间为例,以城镇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研究南京都市圈临界产业空间总体特征,并聚焦江宁-博望临界地区,以园区和企业作为基本单元,从中微观视角研究其空间演变历程、空间结构特征、企业分布特征等。研究发现南京都市圈产业空间整体存在时空邻近性、空间集中性、产业向心性、功能多样性四大共性特征,其中江宁-博望临界地区存在产业布局明确化、功能组织差异化和空间结构一致化三大个性特征。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南京都市圈临界产业空间、江宁-博望临界产业空间提出了相应的空间优化策略,并认为要通过建立闭环的管理机制、共赢的开发前提去推动南京都市圈临界产业空间一体化发展。
其他文献
尿毒症皮肤瘙痒症(UP)是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给终末期肾病患者和社会均带来沉重负担,但目前UP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UP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因素,主要包括尿毒症毒素蓄积、系统性炎症反应、透析相关补体通路的激活等。近年来,P物质/神经激肽-1受体信号通路激活、汗腺分泌功能异常等学说也备受关注。因此,未来阐明UP的发病机制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芝麻素普遍来自于脂麻科植物-脂麻收获后的种子,芝麻素常见的用途有很多种,比如将其作为抗氧剂以及杀虫剂等,民间还有将其用于气管炎症的治疗。芝麻素的有不易溶于水中的特性,导致在制备成制剂时候出现困难。所以本研究以将芝麻素、植物油为油相,聚山梨酯-80为表面活性剂,甘油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科学方法调制成芝麻素微乳,探讨其理化性质,并且对芝麻素微乳的抗氧化及抗疲劳功效进行研究,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及亚慢性毒性
大尺度地震会引发一系列的灾害,特别是地震滑坡,对城市和农村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我们最关心地震滑坡灾害的问题是“地震后哪些地方发生滑坡”以及“地震滑坡的规模和危害性怎么样”。地震后哪些地方发生滑坡是地震滑坡应急响应的第一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基于遥感影像空间感知的地震滑坡自动识别已成为解决地震后哪些地方发生滑坡的基本要求。过去,通常是基于像素或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滑坡自动识别。但由于大量遥感数据的
本文主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东西向中学教室进行自然采光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进行了南京市金陵中学江心洲生态科技岛校区的项目实践。主要内容为探究东西向教室的可行性和设计方法。本文首先对土地资源、教育改革和青少年近视率等相关背景进行梳理归纳,探讨夏热冬冷地区东西向中学教室的设计研究价值。接着对东西向教室的气候影响因素和人工影响因素进行归纳,确定了以采光系数DF、全年有效采光度UDI和眩光评价指标为核心的自然
混凝土材料从细观尺度上可以看作是由粗骨料、水泥砂浆以及二者之间的界面过渡区所组成的三相非均质复合材料。作为最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的理念不断加深,陶粒混凝土作为新型绿色材料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因此开展混凝土及陶粒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以混凝土和陶粒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语言完成了混凝土及陶粒混凝土
焊接是一种常见的工程材料连接方式,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交通轨道、压力容器、精密仪器等行业。焊接过程伴随着大量的热输入,从而导致焊缝及其周围产生不均匀的高热高压环境,且伴随着巨大的温度梯度。材料在瞬态热输入的条件下受热膨胀,同时又受到低温区域材料的制约,当内应力大于屈服点时,材料产生塑性变形;材料冷却后,残余塑变又会带来残余应力。塑性应变和残余应力不仅会对材料构件的刚度、强度、形状精度和
多标记排序任务是多标记分类任务和标记排序任务的结合。在多标记排序任务中,对于一个示例,多标记排序模型需要为它预测预定义标记集上的相关无关标记划分,以及相关标记的相关性排序结果。多标记排序体现了标记的歧义性与偏好性,是对于现实任务的更加具体的建模。然而现有的研究工作中,直接针对多标记排序任务设计的算法并不多,大部分多标记排序算法是根据现有的标记排序算法通过校准标记排序技术进行扩展得到的,很难同时兼顾
在循证医学的发展与实践中,临床医生需要研读大量临床试验文献,汲取其中的最新临床证据,作为医疗决策的参考依据。人工撰写的系统综述是可靠的临床证据来源,但是具有小规模、滞后等局限性,因此临床证据的自动抽取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在以临床试验文献全文作为语料库的临床证据抽取任务中,由于医学文献专业性强、细分领域多、标注代价高昂,目前仍缺乏公开的、多医学领域的训练语料或数据集,导致无法构建通用的临床证据抽取模
为提高银行运营效率与服务质量,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银行系统数据分析中。银行柜面业务系统作为商业银行日常运营与管理的重要交易渠道,每日运行产生大量操作日志,其中蕴含了银行客户的业务信息和潜在业务需求。通过分析柜面日志,一方面可以挖掘出交易操作之间的次序关系,有助于柜面系统开发测试人员还原实际业务场景;另一方面可以构建出交易预测模型,用于预测下一步交易操作,辅助柜员快速、准确地达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