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最高峰。和歌作为古典审美与修养的必修课,是《源氏物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中的和歌贯穿始终,增添了物语的审美情趣。其中《须磨》卷是和歌最多的一卷,也是引用汉诗最多的一卷。对自然景物的吟咏是和歌的特色之一。《须磨》卷中有多处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体现主人公心情的和歌,其中对月亮意境的表达运用了多种元素,也体现了不同的意义。在月亮的形态上,有的描写月影,有的描写水中倒影的月亮,也有明月和云遮月,在月亮所代表的的含义中,有描写王权之月,也有羁旅之月,还有启示之月。季节上分别描写了春天的月亮,八月十五秋天的月亮以及冬天的月亮。这些元素被巧妙地编织在《源氏物语》的故事和句子中,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更加形象地传达了人物的感情。法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罗兰·巴尔特对于语言的符号学理论中指出,意指的作用是建立起能指与所指第二个层次上的关系。也就是通过语言的符号功能,一种特定的声响或词代表、象征或者表征一个概念,它才能在语言中作为一个符号去起作用并传递意义。文学作品中的月亮也是作为符号意义被广泛运用。本论文的研究以《源氏物语》《须磨》卷中描写月亮的和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中引用的汉诗与传统的和歌以及作者创作的和歌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其引用的和歌,汉诗以及作者创作的异同点,并参考先行研究成果,探讨《须磨》卷中月亮的各种状态,并分析其受容情况,从而阐述《须磨》卷中描写月亮的和歌创作特点和受容状况。本论文是由以下部分构成:第一章对论文的研究材料,方法以及研究角度总体介绍。第二章整理了《源氏物语》以及《须磨》卷,和歌的相关先行研究。第三章对《须磨》卷中的和歌深入分析,重点分析和歌中对月亮的描述。第四章通过和歌的二重性分析和歌的传统,汉诗的影响以及作者的创作三个方面对《源氏物语》的影响。第五章结论,探求《源氏物语》中《须磨》卷的和歌的受容以及比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