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芍药散加减配合针刺放血疗法治疗下肢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sz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刺与放血疗法应用于下肢周围血管病不多,目前临床治疗上也止于针灸、中药或配合中药外洗,疗效有所局限。本课题研究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观察及探讨当归芍药散加减配合针刺放血治疗水瘀瓦结性的下肢周围血管病的疗效。本治疗大法的长处是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即治标急以快速缓解症状,兼治本以调整体质,巩固疗效,防止病之复发。也为临床上进一步治疗下肢周围血管病寻找与提供新的途径、思路和方法。   方法:以《金匮要略》之当归芍药散(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泽泻)为基本方加减,配合针刺放血。针刺放血治疗可以先施以针灸,而后刺络拔罐以出瘀血。局部瘀阻肿胀部位,可直接刺络拔罐。针灸施以常规针法,平补平泻;得针感后可加电疗仪通电15至20钟。取穴:①病变重在腰腿者,取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②病变重在膝关节,取内外膝眼合承山;③病变重在踝关节,取内外膝眼、承山、商丘、丘墟、太溪、昆仑。取穴又可根据脉络瘀阻部位,灵活选择,或配合阿是穴及循经配穴。刺血拔罐可选择针灸穴位,或以痛为俞,取痛点或压痛明显部位。临床上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30例,经过一至四个疗程的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阐述和探讨下肢周围血管病的临床疗效。   结果:受试者30例,经过一至四个疗程的针药结合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并进行积分统计,计量资料经t检验,等级资料经秩和检验、ridi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课题以当归芍药散加减为主,分为气滞血瘀湿阻与阳虚血瘀湿阻两个证型配合针刺放血,治疗下肢周围血管病,临床观察证明疗效显著,患者症状与体征均有明显改善。下肢周围血管病病之症状表现主要为下肢的疼痛,肿胀与活动障碍;病机为瘀血内阻,水湿停滞。中医之经络体系,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周围循环系统。经络分布于人体内外,沟通上下,联络脏腑,是气血运行于全身的通道。人体血气之为用,均有赖于经络输布,使血气流通畅行于全身,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得到血气之濡养,才能发挥整体功能,维护机体正常活动。病邪犯于人体,致脏腑功能失调,邪气通过经脉流溢于络脉,气血瘀滞,经络不通;或因劳损、外伤、虫咬等因素致经络闭阻,血脉不畅。气血沿经脉的分布而行,停滞则为瘀血滞气而化生病变。脉络瘀滞,血管狭窄或闭塞,血行不畅,水液随之停积于血管之内,渐而出现瘀血、水液停积等临床表现。血脉闭阻,水湿停滞,水与血俱结,停留于下肢则引起肢体肿胀,辨证为气滞血瘀湿阻证;水邪不化,或年老体虚,或房劳所伤,或病逝缠绵,均会伤及脾肾之阳,脾阳不足,水湿不化,肾阳亏虚,则致蒸腾无力,出现顽固性水肿,反复发作,并兼见下肢疼痛、麻木,患肢肤色异常,或青筋肿胀、结节、瘀斑,甚至溃疡,辨为阳虚血瘀湿阻证。当归芍药散以当归、芍药、川芎活血化瘀;白术、茯苓、泽泻行水利湿,共奏行水活血之功。在这治疗基础上,加以扶正养血或清利湿热。根据湿与热偏重情况而用药,并佐以清凉活血之品。湿热去,水湿运化功能正常,血行无阻,则诸证可解。通过辨证治疗,固然可以取得扶正治本的效果,但在畅通血脉瘀阻与缓解疼痛功效,则有所不足。针刺放血疗法通过针灸的作用活血疏筋通络,刺激机体的神经和血管,使血行加快,改善血管瘀阻状态;在这基础上,加以刺血拔罐,强迫恶血外出,恶血外出后,疼痛部位内压减轻,疼痛快速获得缓解,同时进一步加速血脉祛瘀生新的功能,使组织的瘀阻、缺血状态得以改善,症状消失,病变得到控制。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经脉排刺法,对阴阳两虚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进行干预,通过相关血清性激素指标、临床症状和月经情况,来客观评价经脉排刺法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干预的临床疗效,并探讨
目的:确立活血通腑方最优处方及最佳剂量;建立简便有效的腹膜间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讨活血通腑方优选处方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实有效的治法和方药,开发安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环境污染,生活节奏加快带来人们心理无形的压力剧增,性观念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临床前列腺炎和男子不育患者的大为增加,人类的精液质量和生
甘蔗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低,受日照、降雨、积温影响甚大。尤以是在甘蔗的大伸长期间。甘蔗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甘蔗生长量的大小。甘蔗的生长量大小,又与甘蔗的生长期,特别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