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确立活血通腑方最优处方及最佳剂量;建立简便有效的腹膜间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探讨活血通腑方优选处方对腹膜间皮细胞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切实有效的治法和方药,开发安全、有效、可靠的新药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
方法:1、以锉刀法制备大鼠腹腔粘连模型,运用正交T值法设计对原活血通腑方药进行优选,通过主药分析、辅药交互作用分析和剂量分析,以粘连程度为主要指标,结合病理,确定活血通腑方治疗腹腔粘连的最优处方及最佳剂量。2、制备活血通腑方优选处方药物血清。3、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用0.25%胰蛋白酶-0.016%EDTA Na2细胞消化液消化大鼠腹膜组织,细胞悬液经100目筛网滤过后进行培养。用形态学,免疫组化法,透射电镜鉴定细胞。4、TNF-α加入PMCs培养24h,加入含药血清培养24h。5.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纤连蛋白、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蛋白含量,分活血通腑方优选处方组和空白对照组。
结果:1.肉眼和病理观察均表明主药(大黄、桃仁、芒硝、红花)具有抗腹腔粘连作用,元胡和莱菔子具有协同作用,三棱和莪术均明显协同或拮抗作用,综合分析初步认为,活血通腑方最佳组合为大黄、桃仁、芒硝、红花、元胡、莱菔子六味药。2.综合肉眼观察和病理组织学检查评分结果,以药物疗效为优先,兼顾药材经济性原则,拟定:大黄10g、桃仁10g、芒硝10g、莱服子10g、红花5g、元胡10g为最佳剂量配比。3.分离培养的细胞光镜下呈铺路鹅卵石样。电镜下可见丰富的微绒毛和内质网。免疫组化鉴定显示波形蛋白表面抗原阳性,第8因子抗体,CD45抗体阴性。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培养成功,该模型可为进一步研究腹腔粘连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4.活血通腑方优选处方能通过调节术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纤连蛋白(FN)、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含量水平影响术后的纤溶机制及粘连程度,防治大鼠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
结论:活血通腑方优选处方能减轻腹腔粘连,影响TGF-β1、FN、CTGF蛋白含量,是防治腹腔粘连的有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