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大国博弈 ——以中亚为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yue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俄两个世界性大国在中亚地区近百年的博弈和对抗,为近代地缘政治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现实素材,推动了地缘政治学说的兴起和发展。中亚地区成为近代地缘政治学说的萌发因素,又是现代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提出地和实施地;从古至今因其重要的地缘价值被世界强国瞩目争夺。大国在中亚博弈的过程中也为他们提供了施展地缘战略的舞台,从早期美、俄、欧的地缘政治战略为主,到现在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走强,预计将来地缘文化战略重要性将逐渐凸显。本文认为借鉴大国在中亚不同性质博弈的经验教训,中国要在中亚成功实践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必须以地缘经济为核心,以基于集体共同利益、合作型非零和博弈的综合地缘战略思想为指导,地缘经济战略、地缘文化战略、地缘政治战略三位一体,才能圆满成功。本文有四方面的创新点:试图建立一个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的综合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展开对美国、俄罗斯、欧盟等棋手在中亚地区博弈互动的分析,以期更为真实和详细地认识中亚地区大国博弈的现实;具有观点的创新,认为中亚地区的大国博弈不仅体现在地缘政治上,更体现在地缘经济和地缘文化等领域,中亚地区的大国博弈是一个综合互动的历史过程,有较强的复杂性;对美国、俄罗斯、欧盟这三个世界级博弈主角的中亚政策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大国中亚政策的不同动因、重点和具体的实施策略,这一部分内容既是本文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通过分析比较美、俄、欧等中亚博弈棋手以基于个体不同利益、零和博弈性质、地缘政治为核心的中亚地缘战略的局限,创新性地建构了以地缘经济为核心,以避免战争、减少对抗、加强合作、多元共存为特征,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地缘文化三位一体,基于集体共同利益、合作型非零和博弈性质的综合地缘战略,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构建中亚地区命运共同体为基础,最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这是本文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通过对西方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文化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分析,发现西方的地缘战略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在于为西方国家的扩张和遏制他国提供理论支持,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冲突和对抗,是一种基于个体不同利益、以零和博弈为主要内容的地缘战略思想。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国际政治的部分现实,但并未完全反映国际政治的全部内容。冷战结束后,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西方的地缘战略思想越来越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国际政治的现实,是一种落后的地缘战略思想。本文认为,中国在中亚的地缘战略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地缘政治,另一方面,必须科学理性地谋划中国的地缘经济战略和地缘文化战略。只有这样,才能反驳西方国家基于争夺、对抗、零和博弈的逻辑,对中国的外交行为横加指责,破解“中国威胁论”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消极影响,树立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更好地捍卫中国的国家利益。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美、俄、欧三个中亚博弈棋手的综合地缘战略大多数是基于个体不同利益、以零和博弈的地缘政治为核心的。但是,它们在中亚都遭遇了不同阶段的阻碍:对于美国的颜色革命和以阿富汗为中心将中亚与南亚和并的大中亚计划、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吞并克里米亚后实施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和欧亚经济联盟为主的中亚战略、欧盟在新旧中亚战略中都推行西式民主人权、西方价值观的规范外交和将中亚与高加索地区合并的中亚战略,中亚各国都心存恐惧、疑虑和担忧,并作为平衡外交的博弈应对。中亚博弈又以美俄博弈为重点,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十年;其中俄罗斯传统势力不可低估,存量大,但增量小;美国是中亚博弈的后来者,存量小,但增量大。与此相反,中国主要是在2013年前后成为中亚迅速上升的力量,提倡以地缘经济为核心,以避免战争、减少对抗、加强合作、多元共存为特征,地缘经济、地缘政治、地缘文化三位一体,基于集体共同利益、具有合作型非零和博弈性质的综合地缘战略;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平台和载体,以构建中亚地区命运共同体为使命,是没有任何地缘政治附加条件的建设型、发展型、友好型、共享型区域运作模式,获得了中亚绝大部分政府和民众的欢迎和支持,成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亮点和示范。
其他文献
联合收获机在线测产系统是实施精准农业的主要起点,是完善精准农业生产管理体系、推广智慧农业的首要任务。我国向日葵种植面积超1372万亩,主要种植于内蒙古自治区,种植面积达到882万亩。传统向日葵测产方法是通过人工抽样估产或直接装袋称量,这类方法用于大面积种植的农田,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只能得到地块的平均产量,不满足精准农业的实施前提。同时,向日葵收获作业存在季节性劳动力紧缺、农民平均年龄大、插盘和
碳源不足是影响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主要原因,如何在碳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良好的氮、磷去除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一大难点。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SNDPR)技术能够在单一反应器内实现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碳、氮、磷的同步去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对此认识不足。因此开展SNDPR工艺的相关研究并探索系统菌群结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在厌氧/限氧/缺氧(An/MO/A)条件下探究了SNDPR工艺
明代书院在整个书院史脉络中所呈现出的繁盛局面引人瞩目,在这一发展热潮中,以心学宗师出入庙堂营建书院的湛若水地位相当关键。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梳理湛若水的书院营建历程,展现其政治经世抱负与学理演进脉络之间的复杂纠缠,可以探寻明代书院的生存环境和发展路径,进而呈现皇权专制下儒学士人因应方式的多元面相。滥觞于中唐的书院在两宋时期逐渐发展出成熟的讲学功能,并在元代被正式纳入地方官学。元明更替,明廷制定了从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是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中检出率最高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以硫化纳米零价铁(Sulfidated nano zero-valent iron,S-nZVI)为核心材料的地下水修复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潜在环境风险小等优势,被认为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原位修复技术之一。当前,相关研究已证实S-nZV
道德治理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尽管当前我国道德治理取得广泛经验和显著成效,却也在道德文化领域显露出现代性症候——自由化、多样态的价值取向冲击着集体道德规范,制度化、普遍化的伦理秩序出现对个体的忽略与遗忘——这种公共至善与个体至善的价值矛盾,根源于自由意识与普遍规范的联结难题,那么疏解这一难题就成为当前道德治理的重要旨向。经由原始社会的氏族管理、奴隶社会的宗法规范、封建社会的贵族
猪链球菌是人兽共患病原菌,不仅对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对人类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目前研究证实猪链球菌是抗生素耐药基因贮库,其耐药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如整合接合元件(ICE)、质粒、噬菌体等在其耐药基因水平传播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猪链球菌分离鉴定、全基因组学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MLST分型、自然转化试验、电转化试验、竞争试验等方法,分析猪链球菌耐药表型、鉴定耐药基因及耐药相关可移动遗传元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大批日本作家旅居、移居台湾,创作了不少以台湾为题材的游记、小说、诗歌。这样的一批文学作品,与其视为“台湾文学”的一部分,倒不如说是现代日本文学的海外延续,即日本文学的殖民地书写的重要部分之一。日本作家的台湾书写根植于近代以来日本对台湾进行殖民统治的客观事实,也根植于日本作家的台湾体验所构筑起来的独特意识,故而呈现出极为复杂、极度深刻的存在样态。联想到当下日本对战争、殖民历史的
近年来,城市内涝、客船翻沉、潜水装备沉没等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水下环境的未知性和不可控性,使得抢险难度远大于地面上的抢险工作。为保障抢险人员安全并避免涉水作业,发展智能水下作业装备,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进行水下作业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视觉感知系统作为智能水下作业装备的“眼睛”,可辅助作业装备“理解”所处环境,对合理规划与控制装备开展水下救援、打捞、环境探索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背景和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位,死亡率居第二位。近10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理想,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因其高效、低毒的优点,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趋势。因此,研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靶向治疗的生物标志
近年来,生存分析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广泛存在于许多科学研究领域,包括医学、人口学和社会学.本文将讨论生存分析中的区间删失失效时间数据和ROC曲线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caseⅡ区间删失失效时间数据的变量选择,case K区间删失失效时间数据的变量选择和ROC曲线最优分割点的经验似然方法.首先,我们研究了 case Ⅱ区间删失失效时间数据在广义线性模型下的变量选择问题.我们